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病如何來如何去上篇~~病從何來



八年前我出道行醫的時候,不大管人為什麼會生病。當時的我是以技術的施展為前提來看待治療這件事情。畢竟手法都還沒練就,病人的手啊腳啊還抓不穩,能夠把學到的固定招式做出六七分,有緩解效果,沒在診間出洋相,就偷笑了。


這樣的想法撐不了太久。因為既不能幫病人斷根(有療效但斷不了根的醫生會有壓力,因為患者不想走啊!)也救不了全身發疼軀體歪斜的自己。於是從觸摸自己的皮膚當出發點,機緣巧合地發現:「自己過去撞擊受傷的點,會傳出拉扯張力,是造成我周身疼痛的主因。」把撞擊受傷的地方鬆解開,痛就少了。


很快的後來,除了撞擊傷外,就看到手術刀疤、火傷、關節扭傷的硬塊(統稱外傷),是緩解疼痛的關鍵。下一個後來,發現這些外傷,同時也要為心悸、失眠、腹脹氣、便秘、感冒等常見症狀負完全責任。又很快的後來,我看到這些外傷是氣喘、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病、腹腔腫塊、憂鬱與失智、白內障、甚至惡性腫瘤等急慢性內科病的幕後行兇者。


說快不快,這時我行醫已經五年了。於是內、外、五官、精神、祝由科,還有無法分科的怪病,得以統整在「去除外傷」的這個核心思想之下。直到第八年執業的今天,龜毛挑剔的我,還沒有一刻對「外傷」這個治療核心有過懷疑,沒轉念去試其他的醫療方法(火針、針刀、拔罐、開藥),也還沒找到比外傷更上游的病根。


如果我們暫且設定外傷是造成人體大部分疾病與疼痛的原因,請容我在這個架構下,解釋人是如何生病,又如何痊癒。


正常沒有受過傷的人,難得生病。當人接收了來自摔倒、撞擊、燒燙傷、食物中毒、失溫等猝不及防的力量,皮膚肌肉會收縮扭轉。這個收縮扭轉的原因,源自千古以來生物的自然防禦機制,例如常見的蚯蚓、田螺、海葵的捲曲。不過裡面深刻的原因,是生物利用「扭轉收縮」這件事情來吸納身體無法承受的力量,封存在身體之中。傷害的力量愈強大,扭得愈緊、收縮捲曲的肌膚面積也愈大。


當我們的手沒有去揉動這個收縮的團塊,力量就不會被導引分散開來,持續存在於這個團塊裡。所以受傷的自然反應是手捂著揉動,原因在此。


當力量太過於強大,肌膚沒辦法用絞轉的方式來收納這個外力,溢出的力量就會漸漸的從肌膚滲透到體腔內。但體腔內的平滑肌滑不溜手的,除了腸子外,器官或組織不大能用絞轉的方法來吸收這些外部能量,所以它們的策略是位移。
內臟用位移的方法還擋不住,這力量就扯進經脈了,會往衝任督帶還有一大串深層脈走,就是所謂的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再hold不住,就透到中脈,中脈拉到爆掉接不上了,人就掛點了。



因此外力若是滯留在肌表,身體表現的方式是疼痛、麻、無力:因為肌膚的扭轉,造成骨架的錯位,結構脆弱的地方就會被「霸凌」~~反絞與拉扯,導致疼痛(可以用「五馬分屍」的電影畫面來理解)。


外力若滲入體腔內,身體表現的方式是膿瘍、腫瘤、套疊、穿孔:內臟移位會造成平滑肌的拉扯,拉壞了就出血、發炎、破洞、長瘤等。所以西醫有無法解釋的「無菌性發炎」,原因就是滯留在身體內部無法排解的外力(不過即便無菌,醫生還是施打抗生素,這個就很感情用事了)。


以上是在身體只有單一個外傷的模型下的分析。然而有多少人從小到大只受過一次傷呢?於是病症與病根的關係就複雜了起來:



  • 有身上下從頭病到腳的人,卻是由單一個外傷造成的。

  • 也有患者只有一個症狀例如頭痛,是多個外傷力量縱橫交錯的最後結果。我的習慣用語是「股東很多」。

  • 更有病症從頭分佈到腳,傷處也從頭分佈到腳,交叉影響的魔王級患者,治療的難度就很高。我本身就是這一類的患者。


外力滯留在身體裡沒排掉,雖然沒有發病,卻是留了一個病根,降低了身體抵禦和修復的力量,助長了各式症狀的發生。例如把皮膚拉歪了,露出一條縫,風吹進去就感冒;汗也會從這條縫漏出來變成多汗症;胸腔扯歪了心臟瓣膜就關不緊,變成二尖瓣脫垂;胃拉壞了就潰瘍;如同颶風一樣,不對的力量掃到哪裡,災情就出現在哪裡。病症紛呈病名繚亂,原因其實就只有一個:身體轉化不了的外力滯留體內。



  • 或許您會懷疑,這樣簡單的論點,難道古人沒有發現嗎?我其實也納悶著。「去傷」這個觀念在古文獻裡沒有人提,我猜原因可能有幾個:



  • 或許古人皮厚筋強,一般跌撲不致成傷。今人嬌慣少動,摔傷處的拉扯足以造成全身從外到內的症狀。




  • 或許古人體強氣旺,扎經脈穴道就足以衝開窒礙之處,不需要理傷或處理經筋;今人氣弱,就要把經筋清理乾淨,維持路線暢通。



  • 或許古人壽命淺短,阻礙氣機流行的外傷還沒到影響健康的年齡,多數就因為公衛或傳染病因素過世。



這樣簡單的論點,現代醫學也少著墨。各式各樣的精密儀器,卻沒有一台是追蹤身體內不當張力的來去。因為無法觀察,所以沒有對策。假設有這樣的儀器,中醫師們就得開始打包找新工作了,因為身體內部不當張力的追尋與修復,是站在科技尖端,鉅細彌遺無所不能的現代醫學所缺的最後一塊拼圖。在量子力學的應用愈來愈廣泛的今天,假設拼湊完整了,每種疾病都能用科學儀器追溯到根源,哪裡還需要還狀況外的中醫師的遁詞「中醫的肝不是西醫的肝」呢?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辭歲文 2017

真吾的朋友們,2017年快結束了。一年的戰鬥,累積了什麼經驗,爆出什麼火光呢?

今年真吾沒有進太多新患者。我「撩下去」幫舊患者解套,一整年的操作思索,發現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

人體結構精密無倫,老徐想盡各路絕招向內拆解,發現若要能除病,除了肌膚骨骼要對正(消息從巨骨穴出),還得對齊胸腹膜(命門穴出)、臟層筋膜(承扶穴出)、督脈(委中穴出)、胎元命門連線(湧泉穴出)、身體前後半(大椎穴出)、身體上下半(胎元和命門穴出)由淺到深,全部要能發現不正確不平整之處,將它們對齊修復。


第二件事:

前面說的技術細緻深切,能使的醫生真的不多。遺憾的是賞臉的患者也不多!練就無雙絕學的老徐,從年頭戰到年尾,和大隊老患者還是繼續對決著,沒什麼大進展。


直到前些日子我用一種暫時取巧的方式,把自己鬆透到身體最深的中脈裡面去,才看到自己因為久病,不只病到臟腑,病氣也透入中脈(中脈是個玄虛的東西,人死後諸脈皆隱,只有中左右三脈還在運作,這是我觀察到的。)中脈因而歪斜或縮短,產生裂縫。中脈不對,病就不好;順理成章的,把中脈對直了人就畢業(於是我把自己畢業了。在這之前,我碰不到中脈,扎自己快四年了,還沒見到彼岸。)


今年快過完了才知道的第三件事:

內科醫師有古方的力量庇蔭,多讀書自可臨症;針傷科醫師一翻兩瞪眼靠自己,鬆透到什麼境界,問題就處理到什麼程度,就如飛彈射程一般,透多遠就是多遠,沒有僥倖。醫生只透到筋肉層的人看不得內科,鬆到內臟層的處理不到中脈。這是事實,也是現實。我花了四年的時間從皮表鬆進臟腑,手邊還有一堆病得更深的人應付不來;醫師與治療師打投射燈在神妙的手感境界,放氣放光變魔術等,其實是在玩感覺兜圈子,反而模糊了重點,浪費了時間。

打個比方,針傷治療行為比較像是陷坑裡救溺:陷得淺的病人,元氣還足的,伸手勾一下,他們自己會爬上來,不需要什麼技術;病久及深的,醫生就要跳到泥坑裡,亦步亦趨的,領著他慢慢上來。醫生自己如果沒有浸透到同等深度去找,就看不到患者的身體到底何處卡在泥坑裡,結果是拉不動這個患者。


所以今年的學習:

真吾每次改版,原因說穿了不過是身體又向深層鬆進去一格,不算是真的發現了什麼。而療效高低全關乎醫生自己的鬆透修維,與治療技術(如上述「第一件事」)無關。畢竟能鬆透入裡的醫生,用什麼都能治病,也什麼病都能治。弘一大師說:「老實念佛」,我鼻子摸摸,再回頭「老實練功」,懂了。

後記:
向今年擱淺的患者致歉,我會繼續加油趕上大家的程度。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醫者徐酸



我不喜歡看中醫的成功案例。除去我本身98%的小心眼,剩下2%的理性迴盪:「成功是多種條件湊起來的偶然,而失敗中至少有學習。」


人的身體如果想繼續聚合存活,它就會想盡各種辦法掙扎,抓住所有能得到的協助來過關。籠統地說,叫做「還有一口氣」。這種人送到急診室裡吊個點滴,冷氣一吹,很多都會好。相反的,若不想,就難醫。所以不是醫生把人醫好,是醫生剛巧把條件湊齊了,人自己好。
  

就像帆船比賽,我們不能說冠軍的帆船是最快的帆船,而是操舟者透過經驗技巧,讓這艘船捕到最多的風來贏得比賽。是風推船贏,不是船自己贏,也不是操舟者贏。


所以所有可見的療效,都是集合的概念,是患者和醫生兩氣相投,度過關卡。醫生充其量只做了調度的工作。療效也不是個絕對的概念,因為患者度過關卡,不會是永遠沒事的關卡,「只是在目前患者的氣可以支撐的水準上,疾病暫時被埋入收藏」而已。是患者的生命力量能夠壓制病根的暫時平衡狀態。所以沒有厲害的醫生,只有好醫的病人。


說真吾靠著清理外傷來治病,傷扎得乾淨嗎?老實說,俺的傷自扎了三年還像本土劇一樣沒完沒了。俺的患者呢?有人隨便亂醫就畢業,有人醫到我快休克了還卡關,卡關的也還真不少。塞車塞得嚴重,我就閉門檢討,是心念歪了嗎?方法論偏了嗎?操作細節漏了嗎?然後幸運的捕到一縷風,再厚著臉皮回診間,搖搖晃晃地前進。


尋常醫生的日子是這樣過的。至於威風八面的,說出了一帖方,多重的病人吃了就好了,總惹我嫉妒。忌妒到沒理性的想著:「1. 這好是可以好多久呢?2. 病好的寫出來了,那沒醫好跑掉的要不要寫呢?3. 還是全部都醫得好,如果是這樣,那能夠醫好的眉角是什麼呢?4. 而這眉角,要不要經過失敗的反證來確認真的能成功呢?」


其實想看到的,是一整個觀察打包後的學習。很想看到這實證醫學的精神。




後記:(有時去探探真吾整復所的吳老師(開山大師姊),永遠有新客人可以做!怪哩,她是俺教出來的,理應比俺遜一點,卡關卡得嚴重點,怎麼人一直在畢業,新客人一直進來呢?「只是個笑得比較甜的新手,讓客人心情好吧!是集合的概念,也是多種條件湊起來的偶然,」我表面上這樣說,心裏還真想從頭到尾偷看這個菜鳥是怎麼弄的。)


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看病大忌親友陪診



診間裡親友陪診再尋常不過。女兒帶媽媽來看大夫,陪坐在旁邊;老公陪老婆等等。隨著看病的經驗增長,我愈來愈忌諱這件事情,希望診間裡只有患者一人,親友都在外頭等待。事實上從下週開始,診所也會開始嚴格執行這件事情。環顧四周,目前大概只我有這怪僻吧!

在去年724日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針傷科初階之六診斷與治療之『不確定性原理』」,裡頭的不確定,指的是中醫師自己的身體狀況會影響病人,從而造成診斷的誤失。過了一年多,我才發現,當我努力讓自己趨近身心健全的當口,影響診斷精確度的最大變數,已經從我本人,轉而變成陪診的親朋。

若是病人,氣一定弱,尤其是老人小孩。想像一下,如果他旁邊站一個氣強的家人,他的身體狀態會不會改變?我今天踢了好幾塊鐵板,誤判了幾次,心裡憤憤不平,寫出來大家幫忙掌我嘴,怎會有這麼笨的醫生。



案例一、夫妻同在診間裡,老公「右」腳小趾骨頭踢斷了!西醫只用簡單固定,我於是用針幫著接骨。怎麼搞的一路就摸他「左」腳,人放躺下來就擦酒精準備扎他左腳。患者大叫:「醫生我斷右腳耶!」我說:「我也覺奇怪啊!你的身體要我扎左腳!」一針就扎在左小趾上。扎完心裡頭覺得怪,回頭一看老婆,老婆的左小趾有踢壞的外傷。我猜有可能是氣染到老公身上,忙說:「妳!在外面等!」

待老婆一出診間,老公的身體馬上傳出正確的訊息:「請扎右小趾斷骨處。」


案例二、女兒媽媽同在診間裡。媽媽抱怨腿麻已經半年以上了,在我這兒總是醫不好。媽媽是某一節胸椎粉碎性骨折,遵循媽媽的身體訊息,常常扎針在背上受傷的地方,今天也打算同法治療,繼續扎背。
心裡頭覺得怪,回頭一看女兒,女兒的背也有外傷,我猜有可能是氣染到媽媽身上,忙說:「妳!在外面等!」

待女兒一出診間,媽媽的身體馬上傳出正確的訊息:「請扎左大腿外側的滑倒傷。」



真吾針一向只扎外傷。我清楚自己身上的傷在何處,所以若診斷出患者的問題與我相近,就退開兩公尺開始「自摸!」,用眼睛取代手遙測患者,排除掉自己這個變數,以防誤失。現在,得多排除一項:「閒雜人等。」(是的,兩公尺。經驗上,人與人之間的氣息相染,大概要隔兩公尺以上,或者隔一道牆,才會衰減。)

以上寫出來的都是真實可稽的,大家不妨做個實驗,診斷的時候叫一個人站在旁邊,看看受測者的脈象、皮膚紋理、呼吸、身體軸線等會不會變。如果會的話,是不是也和我一起,近期在門上貼一張紙條:「為維持診斷之精確,陪診人員請在診間外等候!」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奴醫醫學會」創始記




文獻把醫師分類,有讀聖賢書應科舉兼救人的醫生,是「儒醫」;有合天地之道以濟世者,稱「道醫」。俺執業八年,大字不識幾個,穴位識得大椎委中環跳百會,湯頭呢,桂枝湯四君子湯有把握背出來,其他還得想一想,也不一定想得全。儒醫看來是搆不上了。而大道悠悠,我少慧根聽不見摸不著,診所開在大路旁,勉強算上道旁,不在道上。道醫自詡也只能是個夢吧!


「媽呀!老徐,你這副混樣能看病嗎?」隔壁賴媽媽每次看到穿短褲85公斤騎小雲豹上班的我,就那麼滿臉疑問寫在臉上?

「啊就偷偷問啊!」從小作弊到大的老徐抓抓頭皮說,「看病時做每一件事都問,人家怎麼說怎麼辦,就過關了嘛~~」

「你問誰?問病人嗎?」「病人告訴你怎麼醫,然後付你錢,還跟你說謝謝喔?」

「對厚!好像是這樣~」

「哪有這款沒出息醫生的?這麼好當,你這算是什麼醫生?」

「奴醫吧!」腦袋突然蹦出這個名詞。


病人怎麼會告訴醫生該怎麼醫呢?其實病人的身體自己有自己的復原機制,那機制很死板,就一套。你聽懂了,就不用白花腦筋了,身體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做完了他病好了,你就有工錢可以拿,時間到了鐵門一拉回家吃飯。這不是奴才是什麼?

奴才好當嗎?其實盜亦有道,當奴才的也要有奴才的本領。以下奴醫醫學會成立規章:


第一條、我奴醫做每一個動作,都要問主子(患者的身體)。不可以不問。不可以自作主張搞創意,一件事也不可以。

第二條、我奴醫在主子面前,心境上不可自尊,不可僭越。

第三條、主子說話了,我奴醫不可以問為什麼,不可以自行解釋化裁,改動先後重要順序,一應依序照辦。

第四條、我奴醫從見到主子的面,就是全神貫注集中,投問接令操作,到主子離開為止。中間不可以有一絲分神的時刻。

第五條、總而言之:我奴醫者流不可動腦動氣動念動想,不然會聽錯做錯。


命題來了,假設,一輩子當個狗奴醫,不識不想自我放棄,唯聽病人的身體,說一動做一動,能把病斷根讓人回春;再假設,苦讀萬卷書以臨症,學富五車眾人景仰,體察萬物上合天道,當醫生的爽度滿點了,結果病沒能全治好,...簡單說,有點像學生靠作弊拿100分和靠自己讀拿85分...


隨口問問,那你想當哪一種醫生?

附記:我全靠作弊奴醫醫學會1號創始會員,其低賤不可超越!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國立大學成立中醫系擋得住?總額管制立得了法?

(不說話氣不順,傷及同業,致歉先)


「擋不住啊!」


政客喜歡因為可小投資、充門面;大老喜歡因為可掛名銜、搞專案;考生喜歡因為可步青雲、省剝削。所以,私校出身的我們,還要白費什麼口舌,沒的壞了大家的興緻呢?


總額管制要不要做?「反正第一個倒下的不是我!」借用陳立德老師的話,念頭一轉先求自保。今後一年就算製造出五、六百個醫生,搶客搶到頭破血流,也不干我事。畢竟願意從早上九點就幫病人出力推推推到晚上九點的傷科醫生,一年頂多出一兩個,再一百年也不會飽和。


「創造市場區隔!」是我在30年前讀企管時就有的理論。池裡的錦鯉魚多餌料少,與其穿著體面白衣在水面爭食,我寧等在池底當琵琶鼠魚(垃圾魚),吃沒人要的水藻,要多少有多少。


醫師在技術養成期間,諸多不利因素中仔細分析,其實危害中醫專業最鉅者,不是人數過多造成的競爭,而是科學中藥廠和健保局的吸附和箝制。怎麼個箝制法?我自己用過三年的科學中藥,後來停用。想法如下:


1. 健保局給的一日藥費是30元,裡面必須扣除藥廠與醫師的利潤、成本,剩下的才是有效成分。


2. 中藥房買一帖生藥材,便宜的藥材要七、八十元,一般價格落在一、兩百元,供一天服用。科學中藥廠根據健保局的條件(日藥費30元)製造科學「濃縮」中藥,拿個計算機點點看,有效成分能剩多少?也因此,罐面上標示的優質濃縮比,個人認為”Too good to be true!”。


3. 回頭想想,哪有那麼巧的?健保局剛好開出這樣的條件,科學中藥廠剛好能做出來這樣的產品?難能可貴的默契。


4. 既然濃縮比不真切,不同的方劑間的濃縮比未劃一標準,用科學中藥練出增減藥味的技術以求貼切是困難的。也就是說,醫生開0.5克的藥味加減,相當於幾錢的生藥材,是沒有辦法知道的。


當醫學生落入科學中藥和健保創設的軌道,就成了搶餌的錦鯉。因為大家的療效都差不多,所以能服務的患者也差不多是同一群人,市場的大小就被匡限住了,市場區隔的作為也就被阻斷了。


而科中廠商從醫學新生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試著說服:「中醫師就是用科學中藥走健保的醫師!」而參觀藥廠免費旅遊也好、學校活動與球隊球衣贊助也好、系藥局藥品贊助也好,各種吸附的招數,只要一沾上,就錦鯉了。


是錦鯉才要擔心池裡有多少其他的錦鯉,不是嗎?


所以,要跳脫制度的不利,不是應該讓自己回歸到中醫的本質,用自然的藥材,微妙而流暢的增減,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看病吧?


學用生藥材!把藥廠贊助的球衣燒掉吧!


把學士後中醫系圖書館的藥櫃從科中改成生藥材吧!


讓科學中藥廠的贊助從系活動中消失吧!


當科學中藥廠因業務萎縮而消失,中醫師才有機會把調劑權拿回來,和歷史重新接軌,成為能提供正常療效的完整醫師。這樣的醫生再多一萬名也不夠啊!!


御氣是中醫的技術核心,要御氣,自己得先養。氣功大seafood孟子說「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所以要拔除的,不就是自己隱藏在布幕後面的因循,「反正大家都是走這樣的路,這樣經營!」以及「在不同方劑濃縮比與劑量不明的情況下,兩三個方疊在一塊兒就出手」的一種對行規的苟且認同。醫師若在就學時就幫一天30元可有可無的藥物背書,那患者何須支持一群可有可無的中醫,在乎中醫的存滅?


而藥廠巴不得學生愈多愈好,他們也不會在乎你的存滅。事實是,療效沒出來,世界上沒有人會在乎一個中醫師的收入是否該像一個醫生,還是像一個計程車司機,不是嗎?


「有國立大學畢業的中醫師很好啊!中醫水準應該會提升吧!?」


「中醫師人數要增加,有競爭才會進步啊!」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針傷科醫者當把心安在拆解



「你知道我為什麼一直在推這塊?」同一個部位發勁揉了五分多鐘,算算大概兩三百下吧!我問跟在一旁的開山大師姐。


開山大師姐保持沈默(她甚解我說哈話的段數)


「因為沒開!」哈話說完後我抬頭瞄了她的手肩,已經操到跟男人一樣粗壯了,還被病人稱讚:「里ㄟ 漢糙稼好!」。天幸她熬得過這苦,也感謝她有心,挑擔的又多一人。


病人因為身體倒錯糾結來找醫師,醫師做的事兒就是排憂解紛,手段不外兩種:「拆解」與「調解」。調解的工作,恕我直言:「多事!」    只要把塞車的路段打開,病人的身體自動會調解。所以醫師的專業是拆解。


結不打開則病根不會斷,不發狠拆解則結不會開。醫生長一分吝惜自己的心則發不了狠,心長在吝惜自己的一邊,則療效如鏡中花水中月:看起來是個氛圍,但醫生抓不到體,病人嚐不到味,好像有好像沒有。


重手頓挫傷人不是拆解,針刀火針等神州雜技也不是。排除這些異端,醫師用最敏銳的心思,理性的思唯,自然放鬆的身體律動,順著身體的結構「拆解」煩亂紛擾之處,也是一般所說的「軟傷科」。


軟傷科的學者,最怕是著了「軟」字的相,把人調一調動一動,「輕推輕搖如風拂岸柳,稀疏落針若雨打芭蕉」,以為不需發氣力拆解,病就要好。追究起來,患者打打太極,跳跳有氧,肢體活動的範圍皆比醫生調整的還廣大...「何需爾之軟?」


所以軟傷科非是軟綿綿的傷科,心念要築於確實的拆解。就如同學習騎腳踏車、仰泳一般的技藝,要有一個特定心念對上了,才能浮在水面,留在車上,也才能在技巧熟練後,還能繼續進步以觀其妙。


拆開幾分,病就好幾分,復原之路沒有神蹟與僥倖,只有熟習拆解後,神而明之的槓桿與直截。心不在拆解,如潮浪之不可久,取巧而已。


拆解最踏實者,歷來所見是星明整復的余星明老師。在我初學之時,余老師的右手腕早已操作出一大顆囊腫。印象中他大開大闔,能拆開的他絕對拆到位。揣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鋒銳,安住在損己利他的心念,那天在臉書看見他的相片,臉相變了,慈眉善目的,進入了修行之林。這樣的歸宿,我深仰慕之。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七夕夜談烈愛傷痕



傷科醫師老徐的工作,就像個TOMBOW橡皮擦,專門幫人體擦去舊傷,打磨光亮。


所謂「無傷不成病」,撞上了,跌倒了,湯火刀劈,所幸都過去了,身體雖壞,卻也維持一個穩定的程度,把傷清乾淨人便沒事了,於是治療時除了八卦外,懶得再多說些什麼正經的。


可偏只有 一種傷是不會過去的,持續進行與累積的,所以我再不願,也得正襟危坐把患者留下來訓話。那種傷就是「做愛傷」。


「做愛會受傷?老徐你別拿專業欺壓善良啊!」大家先別抗議,連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我真不想學大醫院發公關稿,叫大家有事沒事都要來檢查,唯恐天下不亂啊!但啪啪啪太大力是真的會啪出傷的,受傷的多是女性或「受者」。


試著想,你在伴侶身上隨便挑一個部位,挑好了以後,固定距離10公分開始拍打那個地方,連打10多分鐘,每隔兩三天打一次,然後打個三五年,你猜會不會受傷?如果不用手,改用骨盆撞,那個衝力(momentum) 就是用倍數算了,很大的。八九十公斤興奮的男人,跟那個動物星球頻道非洲草原交配的野牛一樣的,覺得會不會受傷呀?


那可是詠春拳的必殺技「寸勁」啊!!!


女性或「受者」,如果是肌肉力量比較不足,身體較弱的,就容易在過程中累積傷害。受傷的特徵,通常是:

1. 在恥骨周圍(前下腹)和坐骨附近(臀部下緣)有肌肉的拍擊傷

2. 撞擊的力道一路上傳,到了腰椎和骨盆連結的地方產生肌肉的扭拉傷,骨盆會歪掉

3. 最後一路上傳到頭頂,因為再沒地方傳下去了,撞擊力量堵在頭皮凸出一個包,這算什麼傷呢?... 叫「隔山打牛傷」好了。

4. 如果在「老漢推車」時再拉單隻手臂,則受者的胸椎也會產生扭拉傷。

5. 陰莖比較長的男性配上嬌小的女性,又撞擊過猛時,會因為陰莖長過陰道,而頂到子宮頸,把整個子宮頂歪,這是內傷。


這些傷產生了什麼症狀呢?

主要是泌尿問題,尿道疼痛、發炎、尿難出或漏尿等

有人是陰道問題,陰道發炎,痛經、下身重、水腫

胸椎的老漢推車傷造成胸悶、咳嗽、過敏症狀加重

頭部的隔山打牛傷造成眩暈、視力模糊

歪掉的骨盆造成下背痠痛


看哪裡的先天結構比較脆弱,就在哪裡發病。若發病了,不會太好醫,因為正經的醫生不會想到這些環節。還有,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病,也不是說你有了以上的症狀,就一定是做愛太猛來的。


這些烈愛的傷痕會自動消失嗎?我不清楚。不過確實在幾個超過七十歲的女性身上,發現類似的撞擊傷。除非還是維持著火熱的性生活...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的心裡會不會有陰影。真不希望有哪位男性同胞因為大力撞了兩下,給本診所粉絲反手一巴掌(「叫你不要撞那麼大力聽不懂是不是?有事嗎?!啪!!」)


...好啦!寫到這裡,祝大家鵲橋相逢,七夕情人夜快樂!! (開溜~~~)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調筋動骨的重要感覺




骨頭錯縫,摸得出來。但傷科道路上的旅人們都知道,不一定調得進去。硬調進去了,也不保證定得住。這是什麼狀況?

皮肉筋骨由淺到深,活動的特性不一樣。簡單比喻成時鐘:皮是秒針,肉是分針,骨是時針。皮跑上一圈,肉且轉動一絲;皮繞到快燒起來了,骨頭才慵懶的往前爬一毫。這三個層次的結構是應該分開看待的,因為移動的方向與速率比是完全不同的。

在實務操作上,把皮攤開,就覺得可以把空隙做出來,把骨頭塞進去,或者握著骨頭,藉著延展或推擠,把肌肉調平,所謂「藉筋調骨」或「藉骨調筋」,如果只照著字面的意思硬幹,等於漏掉了一個重要的觀察:「皮膚的運行可以直線延展,也可以旋轉;肌肉的運行要靠旋轉;至於骨,是橫滾。三者方向不一,速率不一。」

簡單的說,身體的精巧如同法拉利的變速箱,要把一個錯縫一小格的骨頭塞進正確的位置(橫向挪動一小格),例如網球肘,而且保證不復發,必須讓手肘周圍的肌肉轉上數十圈到百圈來驅動。而為了要讓手肘的肌肉可以轉動上百圈,手肘的皮膚更是大風吹到無情荒地有情天去了。再擴大看,要容許手部的肌肉皮膚這樣移動,全身上下每一吋皮膚肌骨內臟筋膜都得大動來配合。

所以傷科手法:

一,調動骨頭的當下,皮膚和肌肉是不能抓死的。這是先決第一要務。用基礎手法動開肢體,其實底下的皮膚都在伸展,肌肉在各自旋轉,骨頭同步橫向滑動。擋住了這熱鬧的遊行隊伍的任何一個成員,一切就跟著停下來了。

二,同一個動作得反覆多次,才能得到比較好的調整結果。現在大家知道了,因為骨頭雖只橫向滾動一點點,肌肉和皮可是要跑馬拉松的。

三,全身的肌肉皮膚要跟著調整標的一起動作,不能有任何一個地方卡死。扯太緊,動作太大,患者身上有任何地方卡住,就像一根牙籤掉進法拉利的變速箱一樣,整台車就鎖死了。

看到這兒,傷科操作,真是如同開超跑一樣性感迷人呢!?(當然不是!我若能賺進一台超跑,第二天就考慮把診所燒了!)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傷科學習者的核心思維能夠改變:「皮膚、肌肉與骨頭的活動絕不是齊步的!各有其軌範和幅度。但皮膚、肌肉與骨頭的活動絕對是同步的!沒有誰能獨立活動不影響其他。」

而傷科醫者該培養的重要感覺則是:「在復位的每一個動作中,要讓皮膚如絲綢般在手裡滑移,肌肉如轉珠般滾動,骨頭如7-11大熱狗般翻轉,不要掐住這些熱鬧但同步的美妙感覺。」

所以藉由直線力量擠壓(例如開椎、扭脖子、機器拉腰、背人起來甩等)來消弭骨錯縫,和用針刀劃開沾黏讓骨頭復位的想法,大約是基於「皮筋骨齊步移動」的想法。我只能說倡議者「稍嫌單純」。

接著我們引申出去,談個題外話。思考一件事情:「如果在手法復位的過程,全身的肌筋骨都要順暢活動來配合調整的手法,那如果患者曾經受過傷,身上有地方沾黏卡住,這下還調得動嗎?」

我的經驗是,傷科若不先分案處理先前有舊傷的地方,光是用手法推拉滑挪,想要搞定骨錯縫筋出槽,就會常看到「對齊上面,跑了下面」,定不住的情況。這是手法操作的實情。另一個稍尷尬實情是:「把身上的舊傷清理乾淨,根本不需要使用手法,隨便搖(台語ㄑㄧㄜ˙,更是傳神)兩下就復位了。」

後記:
傷科用四字,涵括其要:「跌、打、損、傷」,這四件事處理好,就是絕頂的傷科醫師。近來傷科教習從不論傷,只談部位手法,玄之又玄,對我來說,就好像婦科不談女人,兒科不管小兒那樣費解。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不作弊者非良醫




昨天我評估學生的診斷能力,信口胡謅,和大家分享。


我說:「我看你最近的觸診有個模式!」


學生:「什麼模式?」


我:「妳不夠賤!」


生:「蛤?!」


我:「你不作弊!」


生:「是啊!我從小到大沒作過弊!」


我:「和你相反,我靠賊眼作弊才有今天。」


「病人帶考卷(身體)過來給我們考試,是期待我們考滿分,怎麼考的病人不會管。所以在考場裡(患者的身體上)要眉來眼去,找出所有打pass的人和暗號。」


「診間不是堂堂正正證明自己實力的地方,而是個出各種賤招拿分數的地方!所以(在病人身上)要找的東西是他打的暗號,不是自己的書包或樓閣。」


「你要看對地方!」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我所知道的「氣」 中篇




大水袋兒大略提過了,不過生命比水球稍微複雜些,說的不是結構,而是活下去的念頭。


這個世間萬事萬物從無到有,總是從一個念頭開始。念頭要能彰顯,靠的是「貼近、旋轉、結合」。巨觀星系如此,微觀原子亦如此。飄風雜絮是,生命物質是,人與人的關係也如是。莊子說的在螻蟻、稊稗、屎尿之中,我常這樣類推搞不懂的事情。生命體這種旋轉結合但「不堅實」的存在的特性,可以從佛家因緣和合,諸法空相,或道家從無極生生生到64卦,唯變是從,找到更多的靈感。醫道脫不出這五指山,解脫之道也在其中。


回到人形大水袋,人的身體是怎麼「貼近、旋轉、結合」出來的呢?可以把手輕輕的搭在皮膚上!順時針方向轉轉看,然後逆時針方向轉轉看,你會發現什麼呢(真想賣關子,不過關了後面就寫不下去了)?順時針方向轉,你的每個手指間距會被皮膚帶開,而且有往上漂浮的感覺。是的!這張皮膚被「攤開了」!反過來逆時針轉呢?皮膚皺在一起聚合了,而你的手指沉了進去。


你向下捏著肉順轉,可以把肉捏離骨頭(這是手扒雞的密技);反轉可以把肉貼回骨頭。


向下捏著骨轉,捏著關節轉,順時針方向你可以把骨頭拆開,逆時針方向呢?對,把骨頭接回去(以上的知識熟用能救人,也能分筋錯骨傷人,最怕的是救人者不明就裡傷人)。


不管是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都是如此。中樞是透過調整旋轉的鬆緊度與方向來調控全身的。人魚蟲鳥,理皆相同。


傷科還有什麼秘密嗎?沒有了。你只要把手貼好,輕觸調皮,重捏調骨,順轉逆轉,你已經「看見」骨頭了。


針科還有什麼秘密嗎?沒有了。你把下針處皮紋肌理的旋轉方向摸清楚,逆向行之,就明白如何「補瀉」了。


那貓狗鳥獸會醫了嗎?都是同一套。所以生命,還有什麼秘密嗎?沒有了。你會「調氣」了。肉體是跟著氣走的,氣是跟著膚表走的,膚表調平就沒病了,生命就會旺盛的繼續下去。


*談到「補瀉」,我打個岔吐幾口口水。因為補瀉是五行思想的文字障。五行綁架針法,為了表現生剋增減,就在針法上安了虛實補瀉,玄而又玄,容後人胡猜。惑於「補」「瀉」兩個字的意象,有人提插補瀉以為是風箱,有人說身左右補瀉方向不同,有人吸氣為補呼氣為瀉;其實摸著皮紋,順轉為開,逆轉為闔。閉者開之,開者闔之,簡單明白,人人皆可佩而行之,那才是美好的知識力量。


什麼是「調平」呢?完美的人皮、筋、骨,是處在一個半開半闔,雙向都有緩衝彈性的狀態。用操作定義來說,你用手貼著他的皮,逆時針旋或順旋,難易度是一樣的,轉動的幅度也相同。不過如上篇所述,因為下身要承受「直立水袋」的壓力,皮膚逆旋的空間小點,上半身剛好相反。


我這個醫生,就是每天從早上九點開始調「瓦斯爐轉鈕」,到晚上九點,什麼老師也不拜,什麼知識也不學的簡單庸才,就靠這套吃飯。不過如果這麼明顯簡單的東西您把它放掉了,那您就成了不簡單的醫師了。您建立起來的樓閣,也就高到干預了生命的簡單念頭:不鬆不緊不堅實的存在。


氣氛凝重,繼續談經絡穴道。上篇所說只用一張皮把水分兜起來成了水袋,是簡單說的,那活動會挺不方便的。人皮很聰明,用六片布料版子拼合起來,再用六條線車縫。這布料接合處是可以摸出來的,就是自古相傳的經絡。聽好:人的經絡是可以用手摸到的!


證據是把手輕輕的搭在前手臂的皮上,橫切著繞,你的手會被卡住六次,位置剛好是銅人的六條經絡,腳和軀幹也一樣。我的看法:銅人身上的線,是古時候的人閒暇沒事,在自己身上一條一條摸出來的,是真的有,不是虛無飄渺的想像。所以中醫課本上說,經絡是照穴位連線連出來的,是不確實的。不只人,狗的經絡我也摸出六條,所以能這樣靈活的跑跳。大陸人畫的四足動物經絡圖,牛馬豬狗少少三五條線,是不對的。


那看倌兒,您猜猜,穴道能不能摸出來呢?當然可以。沿著經絡直向摸,會卡住手的圓圓場域就是穴道了。大穴大些,小穴小些,有明顯界限。用來當作「人皮衣」板塊間的活動點,是穴道最原始的功用。


我給穴道的理論定義是「開張的皮膚組織」。仔細地觸摸操作,你會發現穴道與經絡的皮膚是鬆的、開張的、順時針轉到底的,和周圍的皮膚不同。穴道的結構比經絡再鬆,鬆散才能用來當樞紐方便活動。但也因為鬆散,所以成了人體內外交通的門戶,「正氣之所由出,即為邪氣之所由入」這是經方家很愛的說法。布料版塊間的相對位置有誤差,人就生病,所以用根針進去攪一攪,把皮弄整齊點,病就好了。感冒藥吃不動,就刺期門出血,傷寒論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取穴不是用量的,是用摸的!如果你願意摸,就直接下針整理,隨你怎麼扎怎麼透,姿勢怎麼擺,能把皮鋪整齊的都對!我建議不要學配穴。配穴是醫家用來活整沒拜師入室的一般學生故意亂寫的,是中國人藏私的壞毛病之一。至於「中經不中穴」的沒出息做法,就不用多提了。


以上,我有沒有跟您說氣是什麼?其實沒有,只有活下去的念頭,只有旋轉。一天到晚談氣如何如何的人們,我不確定他們在高處看到了什麼。我只是個站在平地上的醫生,其實沒看到什麼「氣」,只有凌亂被單般的人體,和瓦斯轉鈕一個一個的,每天擺在我眼前。我東扭西轉,工作如涮涮鍋轉瓦斯的櫃長,如旅館鋪床的客房。


「看倌,於意云何?人身有氣不?」
「不也,老徐,何以故?人有氣者,則非有氣,是名有氣。」套句金剛經的語法說。


看到這裡,老徐為什麼只處理 「不內外因」其他咬死不碰能懂嗎?下篇我們談練氣到底在練什麼。

我所知道的「氣」上篇




「氣」這個字,沒有人想讓它簡單!似乎有了氣,名利便像氣球般吹脹出來了。練家說得玄,醫師弄得巧,高高在上,不可捉摸。但是,一個東西如果沒有體,那就不成東西了。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存在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呢?我不喜歡造神故弄玄虛,高高在上的日子很是脆弱寂寞。「氣」就是很簡單自然,完全摸得到感受得出來的東西。慢慢說給你聽。


我們都當過單細胞生物,如果你相信輪迴這件事的話。慢慢單細胞聚在一起,成了直腸子通到底的軟體動物,接著又長出脊椎,魚一般遨遊海中。活在岸邊的,開始冒險搶灘上了陸地,從爬蟲,哺乳類,最後成了光禿禿的裸蟲—今天的我們。推測人的身體,保留了之前所有歷程的記憶,這個在胚胎學裡,還有部分人的生理反應裡,存在著牽強的證據。


生命源起於海中,意指我們的細胞是從內外等張的環境發展出來的。細胞裡是水,細胞外也都是水,細胞膜開開關關,放這個出來那個進去,生命就這樣暢旺的進行著,直到結束的那一天。這樣子的環境中,皮膚或細胞膜的工作份量是輕鬆的。前一陣子我逛水族店,用看病的方法看每條魚:我沒有看到任何一條「氣虛」的魚,或「氣滯」、「陰虛」、「水火不交」的魚,或腰痛尾巴痛,頭痛的魚。水裡的東西就是這樣,活著就是活蹦亂跳,時間到了說升天就升天。沒太多慢性病的空間。真希望我能在水裡當醫生。


到了陸地上,情況就大不同。身體裡是水,身體外卻是空氣。每個生命體各自抱著一個大水袋,像一顆顆灌飽的水球,貼在地面上跌跌撞撞地活動著。要讓一個大水球在陸地上行動自如,水不會邊走邊漏出來,不一樣的介質中,要維持相同的生命力,需要高一個檔次的結構技術和控制迴路。演化得最劇烈的是什麼結構?沒錯,是皮膚。


陸地生物的皮膚若要把水鎖在身體裡(人體70%由水組成),讓身體內部的水分不管是在何種姿勢動作,都可以如同在海水中生活一般,升騰散佈,循環交換,這皮膚的張力得要經過精密的計算:不能束縛太緊,否則會爆裂,又不能太鬆散,以防塌陷。這個維持得恰到好處的鬆緊度,皮膚的結構、計算與調整,就是可以觀察到的「氣」的現象。所以真的有氣嗎?「看倌,於意云何?人身有氣不?」「不也,老徐,何以故?人有氣者,則非有氣,是名有氣。」套句金剛經的語法說。


再說一袋水怎麼安。陸地上的一袋水,橫著放比較容易還是直的放?當然是橫的放容易。所有生物都是橫放,用四隻腳或六隻腳走路,維持最低的「底盤」。就人類沒事找事,選擇直放。直放的好處是可以撐起一顆又大又重的頭,然後空出雙手,創造出今日的文明。但代價呢?


女人的腿若粗,外號叫「象腿」。但若依比例,象腿可比人腿細多了。動物橫放的水袋有個完美的設計:四肢(六肢、或二肢)除了骨與筋外,又細又硬不多留空間,所以身體的水不會往下奔流,皮膚要處理的狀況比較單純。


人類的下身得維持平衡與直立,所以人腿很粗,可以裝很多肌肉、脂肪、水分等。很粗的腿,直立的身體,人的皮膚可有得忙了:上半身的皮膚要維持過度鬆解,製造負壓把水往上吸;下半身的皮膚要收縮鎖死製造正壓,把水往上擠。而且人常不只乖乖的站著,你看滑冰選手!


皮膚一個沒搞好,引發不良的循環效率,就跑出卡點,水分開始分布不均衡,各種症狀就出來了,稱為「疾病」。人的病比起動物,水族,真是倍數算的了。你看過失眠的狗嗎?甲狀腺亢進的貓?沒被打化學藥劑自己長出腫瘤的大白鼠...?


現在了解人為什麼要模仿動物的動作來養生了(華佗五禽戲一類)?說穿了,把直放的水袋,透過意念的轉換,練成橫放的水袋,身體就會好,精神便暢旺了。為什麼西方研究常做愛的人可以長壽?大家也清楚了(臆測)。


下回待續,講中醫和練家在氣什麼氣。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高鐵老徐愛坐哪一節車廂?





人宗岐黃,吾好雌黃。話說老徐近來因家事經常往返台中高雄,坐的是高價鐵路的高鐵。來回搭乘的結果,有時累甚,整個人一邊躁動,一邊又好似烈日下的霜淇淋般融化;有時狀況卻還好。初時不以為意,久了覺得怪,職業病ㄧ來,賊眼看車,想知道是不是坐在某幾節車廂,人就會特別累呢?


於是提早下了月台,從第一節車廂走到第12節。用診間看病的診法看每節車廂的「氣」,鴨!赫然發現三件事:


(以下內容僅供體弱敏感者參考,並無實際根據,且99%以上的乘客是不會被以下的觀察結果所影響,請安心搭乘)


1, 車頂上有架設電力設備的車廂(如圖),裡面的空氣比較「急」。「急」的意思,是形容一種彈跳感,好似空氣中有萬千保麗龍小球快速且不規則的震動。所以4車與9車架設導線從電纜線取電為最高急,5車與10車因為有陶瓷礙子和4、9相連為第二急。我試著坐在導線或礙子正下方,哇靠!真的很精彩,像鹽水蜂炮一樣。


2, 車頭(南下1車)和車尾(12車)也是最高急,這讓1、4、9、12車廂成為「老徐的疲勞車廂」,一坐進去就虛兩天。


3, 靠窗的座位氣急,靠走道的座位氣緩,不知是不是電線都埋在車廂壁裏的關係?震幅大約差4倍。不過不論如何,靠走道的位置比拿著吹風機在耳邊還要大個2~3倍。


那麼,哪一節是老徐心中的夢幻車廂呢?答案是第6節商務艙。但是我的財力是沒辦法負擔的,所以老徐怎麼做呢?我使出「奔向自由的早鳥!」絕招~


早鳥很賤,每次都給我4車疲勞車廂。我買了早鳥,便跑去11車自由座車廂,挑中段的C位坐(如圖,我更賤!)。3車和緊鄰商務艙的7車廂,和自由座的11車廂是我喜歡的選擇。但對號座劃位得看運氣,自由座穩當些。下次在11車中段看到我,就給我個默契的微笑吧!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細活兒若此



幫一位患者治療內外科混雜的病症,患者環臍脹、上腹部有水在裡面的感覺、高血壓伴隨頭脹與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次的治療重點在血壓和頭部症狀脹的處理,於是用針,扎開後理順全身皮筋骨,標齊對正後,接著再用針、再整理。


回溯診斷的過程是患者脫鞋站著,我把全身的皮肉徒手整理順了,骨頭對位了,才開始觸診全身找到應該下針的點。待到患者扎完針下床的時候,一腿跨下床,「叮!叮!」兩聲,是零錢在口袋撞擊的聲音,我心想完蛋了,怎沒檢查口袋...


再回溯趴在床上,扎到半小時結束時,我探了探,豪氣地和患者說:「血壓搞定了,以後不會找你麻煩了。可以下來看看。」


患者下了床,將整個身體再度理順(因為趴在床上和腳踩地,身體的型態是不同的),再檢查後,不好意思地和患者說:「真對不起,因為處理你的時候口袋零錢沒有要你拿出來,趴在床上扎針時壓到,身體有點歪歪的,所以這禮拜左邊口袋有零錢時,你的血壓會降下來,沒有的時候,血壓如舊。這個問題我們下次處理。」


「所以要配重?」患者是從事營造業的,是個力學專家,對中醫也有興趣,能使傷寒方。這下他感興趣了,開始「拿出來~放進去」的測試,「真的耶!口袋放個手機,頭就輕了,拿掉就脹。」


突然想起國中時看志村健的大爆笑,有一則是講明治維新後頒布禁止帶刀令,外出時腰間不得配掛武士刀。令出第一天,男人(志村健飾)出門前,太太拿了一條蘿蔔配在他的腰間,於是路上是他唯一抬頭闊步,其他的人則像暈車一樣東倒西歪。


讚嘆人體如天平,多一分少一分都是失手,感嘆細活兒若此,再精細的操作抵不過系統本身的誤差,讓還沒出手就註定失手了。回顧近兩年來的進境,不過只是在解決一個問題時,盡量找出如何不去製造新的10個問題的方法,而已。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淨膚雷射,雷射除斑與導入




真吾的朋友們,臨床發現三例胃食道逆流,伴隨胸悶,失眠,頭面潮熱等症狀,用針扎的問題點都在面部額頭和頸部這些地方。


三例共同的經歷是曾經做過淨膚雷射,除斑與導入(如標題)。


偶沒有說去打飛梭,回春和導入會變成胃食道逆流喔!不過如果您要去做,可能有一些巧合,真吾稽徵所會抽稅,然後幫妳散功。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醫學起手~~脈法之二




[前情提要]

1. 脈診屬於方寸之內的「遙測技術」,對於精密度的要求比全身遍診高。初學脈診,要有拼死提高精確度的狠勁,不宜動「四診合參」的凡心。

2. 醫生對於自身指尖皮膚的正確性要有認識,要有檢測的方法,並謀求改進之道,否則當成為診斷不確的第一因。


[本集開始]

脈法多歧,各擅勝場。但要把得準,秘訣只有一個,就是「做好變數控制 」。除了這件事以外,若還有不傳之祕,不傳也罷。不論什麼脈法,變數控制沒做好,就會出現「捨證從脈」或「捨脈從證」的差誤。若這差誤成了中醫師的沈默容忍,那麽病脈症曾無一絲矛盾之處的「傷寒論」就不需要讀得那麼辛苦了。


變數控制聽起來很理工,簡單的比方,隨意出手診脈就像染布之前沒把布洗乾淨,染上不管多漂亮的顏色,裡頭總會看到雜斑。有了雜斑就藏起來,然後把乾淨一點的角落到處炫耀:「嘿~~來看喔!我的布染得多麼漂亮呀!」這是古今學醫者的通病。病到自己都沒發現,好像年輕女孩子以為月經本來就會痛啊!


比較常見的脈象差誤,卻被大家忽略的點,大概是什麼狀況呢?我隨意舉幾個例子,大家可以試把看看脈象是否會變化:


特定身心理狀態:
病人飢飽、大小便急、新運動後、心理壓力等


活動痕跡:
-病人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診看病
-病人於不同天氣穿著不同厚薄的衣服
-病人配戴能量飾品如水晶、佛珠


姿勢:
-病人不同的身高,坐在固定高度的桌椅上
-病人坐下來後腳踩的位置沒固定,有人腳伸出去,或回勾在椅子下
-病人穿各式各樣的鞋子,高跟、平底、軟膠鞋、赤腳...
-病人腳有沒有踩地,例如小兒坐上診療椅但腳懸空
-病人大腿開開或夾緊
-病人身體往前傾、後仰或扭曲


我曾經跟過某大家的診,他的患者多到每個患者只能分到一分鐘,醫生也以這一分鐘能開出處方的「精確」而自豪著。販夫走卒士農工商匆匆進出診間,氣不定神不閒,有的背著大背包卸下來放在腳邊,有的穿高跟鞋縮著腿,小孩子給媽媽抱歪歪的在懷裡,就這樣伸出手把脈。


如果是這樣粗略的過程,這整個系統的差誤就必須用看診次數來彌補,意思是,精確變數控制下看10次能好的病,在沒有變數控制的情況得看上100次,用其中正確的10次來把療效帶出來。不過,如果醫生名氣夠大,100也還是個值得患者傳頌的數字。反正體質慢慢調,中醫中藥嘛!


我也曾經上過某治癌大家的課,此人純以脈斷。課堂上他秀出一張患者的處方表,某週開某方,次週因脈象變化改開某方,下週又因脈象變化又開某方。其中不乏隔週寒熱交雜反覆的開法。講師也以自己脈診的「精確」自喜著。


我當時對醫學半知半解,但當下的想法是,這要是給人吃的,不是給爬蟲吃的。人的體質真的會每個禮拜都髮夾彎嗎?若真這樣吃法,人也吃成爬蟲了。還是脈診時沒有把變數控制好,入彎角度不對,出彎就轉向過度,沿路甩尾呢?原諒我的飆車用語,但腫瘤的治療不就是一點誤差都會致命的山道駕駛嗎?


實相的精確和醫者沾沾自喜的精確是不同的。多數醫師不曾統計自己手下痊癒和逃跑的患者比例,並且依照這個比例檢討自己的技能,就像染布前少有人檢視布面到底乾不乾淨。


沒錯看病的變數很多,其實沒辦法把患者像溫室的植物那樣規範,但是,至少把診間地板擦乾淨,讓每個人都赤腳進來,這就至少降低了因為鞋子材質版型帶出來的誤差。囑咐看診前空腹兩小時,提前20分鐘到診,也是很好的辦法。其實都可以做,端看醫師的心意。


進階的看,內科診脈最大的誤差來自哪裡?來自沒有把外傷考慮進整個診療系統。例如:患者肩膀曾經脫臼,把到的寸脈會是浮的外感脈;若手肘曾經撞擊受傷,關脈就是浮大的;手腕扭傷過,永遠就是腎虛脈。


「無稽之談吧!」內科醫師這樣看我。但我就是把藥櫃撤了,就是不把脈,而且我什麼病都能看,就是沒有東西能擋住我。原因不是我聰明,而是我有做變數控制,雞蛋裡挑骨頭,所以我相對精確的掌握了關鍵技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絕大多數的內科病都是從外傷來的,科科科!噓~~不要張揚...)。


回到內科脈診,說了那麼多,我們到底要怎麼調整患者,來獲取齊一的診斷起始條件?調整的核心是什麼?


調整的核心永遠是前手臂皮膚的平直。


「多平多直?」

「像一綑乾義大利麵那麼直!」

「為什麼要像一包義大利麵?統一肉燥麵不行嗎?」

「不行,因為統一麵是ㄎ一ㄨˊ(捲曲)的!」

「為什麼ㄎ一ㄨˊ的不行?」

「因為你用尺寸來代表全身,尺寸歪了不就是全身歪了?那脈若有不對的地方,帳要算在誰的頭上呢?是因為歪還是因為病?」


同意這個假設,就不要花錢去上脈診課了,除非你想去踢館。就讓不傳之祕,不傳也罷!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可疑裝置通報~~ 心跳運動錶之2



謝謝Luke Fang的補充,我才知道運動心跳錶的背面不是綠光雷射,而是LED。正當我在虛情假意地想著,是不是要拿個LED手電筒在手上烤一個疤,證明「近距離的LED光源直射,與雷射同等損害皮膚」,星期三竟連續出現兩個個案,都是戴心跳運動錶引發不適的。怎知道呢?把雷射表烤過的手腕皮膚用針扎開,才把症狀解除:


個案一(戴在左手)相關症狀:左肩如同刀子劈下般的斷開感、左脅肋疼痛、左腰痛、左脛與腳掌間斷開感

個案二(戴在右手)相關症狀:右肩胛骨痛、鼻涕倒流、左肩手緊 


因為是每日穿戴使用,烤傷的地方是一層一層地鋪在皮膚上,因此要解開有點難度,大概要一個小時的慢工細扎。


寫到這裡,我真的很想粗暴地跳入結論:「儘量避免雷射與LED等人造光源直射皮膚。」不過隨著高科技穿戴和照明產品低價滲透人們的生活,我猜這結論的力量是微薄的,只能含著淚賺刺繡工錢了。


給中醫師與準中醫師們的建議:「身體單邊多處疼痛」有可能是手臂上戴手錶位置的皮膚損傷拉扯造成的。如果針藥療效不彰,不妨詢問是否戴過心跳錶一類的產品,並且進行皮膚觸診。


給真吾朋友們的建議:相信我,你對於知道自己心跳速度的興趣不會持續超過一星期。購買運動錶時,不需要堅持LED量測心跳的功能。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一個極端的偶然~徐福惇醫師專訪 (研精醫訊)

Q:請問學長是怎麼跨進傷科這個領域的?

A:我大學讀管理,之後到國外讀大眾傳播。回台灣後大眾傳播的大環境不好,為了找出路養家活口便考進後中。進了學校一心想學內科,讀了很多書,也花錢費心找了老師另外學習。到了四年級,一切卻歸零而走入傷科。學習傷科全賴一個機緣:三年級的時候,林兩傳老師來學校演講,演講中也現場示範,變魔術般的手法讓我驚絕,便刻意帶了病人去看他治療。去了幾次開始聊天,後來老師摸了摸我的手,說:「你的手質地好,可以當很好的傷科醫生。要不要學?」初時猶豫再三,待親見到老師問完成治療的患者:「還痛不痛?還好?還好就是沒好,坐下來繼續調!」一種對療效負全責的態度撼動了我,考慮了幾天便改投傷科陣營了。內科前功盡棄,卻絲毫沒有可惜的感覺,大概是天意吧。


傷科的學習和內科不同,比較接近練功的概念:體力要調整,身法勁力要浸淫,進步是以「年」當單位來算的。我步入中年才開始學習,「年老力衰」,約三年才調整過來站上起跑線,中間疼痛辛苦不論。傷科也是需要師父帶領的。林兩老師和馬惠安老師的啟蒙是決定性的。


傷科還需要在每個病人身上花時間探索。我在大里仁愛醫院正式上線後,向院方要求每日限掛25人,每人治療30分鐘,得到院方同意。這是我發展技術的重要資糧,也是剛畢業生難得的大禮,所以大里仁愛我有恩。一旦習慣個人化的治療,便自然走上自費這條路。吹毛求疵的性格,30分鐘的慢火烘焙,我如魚得水。


所以不管跟著哪個老師學習,不管學了多少技術,一旦坐上醫師的位置,你的個性跟身處環境終將決定你醫術的呈現方式。醫術終究是跟著心走的,我的個性刁鑽古怪,苛求一絲不苟的邏輯,經過幾年執業的磨練,蛻變出用針不用藥,全身觸診不搭脈,亦不沾經絡穴道(因為我看不到其中嚴謹的邏輯)的治療方法,算是中醫界一個異端的存在。


Q:是什麼想法或概念支持學長按照自己而非學校的路徑發展,然後支持自己成為理想中的中醫師?

A:我生性挑剔,總覺得知識得從實驗來,要在精確的環境內去找到操弄變數的方法,知道自己施治改變了什麼,可以造成什麼差別。在觀察和調整變數的程序中慢慢學習。「冤有頭債有主」,疾病背後一定有個對頭,只要找到並除掉這個對頭,人就沒事了。學校教導的內容,方法和結果在邏輯上兜不起來,於是從不願意相信課堂所學。不跟診,不參加社團,有一整學期沒到課的紀錄,和唯一一堂選修課0分的紀錄。0分的原因是老師第一堂便斷言「宗氣就是含氧血!」,我就再也沒到課了。


不聽話的學生,好面子的個性,能抓著的浮木大概只剩「療效潔癖」了!坐上醫師的位置,一切所學盡數歸零,我花了八個月讓疼痛患者在走出診間時不痛(但一些一開始就跟著我的老患者回憶道:「往往走出診間門一關起來就又痛回來!」),總是希望病人走出去以後永遠不再回來,沒到這個程度會覺得丟臉,這潔癖逼著我又苦熬了四年,漸漸找出能斷根的治療方法。


Q:舉個「冤有頭債有主」的例子?

A:執業第五年,治療經驗讓我開始相信人在自然狀態下絕對不會生病:器官組織不會自己發炎、退化、壞死等。生病一定是個外來沾附的原因造成,只要把這個原因拿掉,人體就能自癒。


那既然會自己好,我便不需去想像或解釋人體內部的構造。既然我的感官無法感受到經絡、穴道,乾脆不去管那些理論。我觀察到一件事:如果某部位受傷,那受傷的皮膚摸起來的感覺會不同,我就用針去扎這樣的部位把它還原成正常皮膚。治療方向一轉,於是專攻「不內外因」。經過這些年,小心的證明了一件事:疾病與不內外因的連結緊密程度,超乎想像。只要把屬於「不內外因」的外力撞傷、金刃傷、火傷、手術疤痕等去除,內病外痛等疾患就會痊癒且不會復發。這好像把一台壞掉的車送進保養廠,把非法的改裝零件卸除,裝回原廠零件後,車子便可正常使用,不需要去管這車子的設計理念、機械原理等。


曾經有病人腹脹氣、胃食道逆流二十幾年,求醫未果。我觸診摸肚子,發現有個受傷的印子,病患才想起二十幾年前騎馬時曾被馬踢到肚子!把傷扎開人就好了。我看病像在辦案,需要知道病人職業、撞擊、開刀等外傷的病史,全部記載下來後再逐條清查,然後全身摸過找過,初診連問帶大概需要20~30分鐘,通常答案都在病患受過的傷害當中。這就是我跟當前主流較為不同的診療方式。


病根要追,追到「第一因」。再以腹脹氣為例,脈一把是肝木剋脾土,用半夏瀉心湯、左金丸一類的藥可以緩。但仔細想,肝木沒事幹嘛去剋脾土,那不是無聊嗎?應該會有更上游的原因造成這個情況。願意追下去的話,會找到不內外因。那是根治之道。


Q:外因的風寒暑濕燥火與劇烈情緒起伏的內因也會是病因嗎?

A:內因與外因都是干擾因素,附加在致病因素之上。疾病有「第一因」,沒有第一因便不會患病。但氣候、過勞、情緒問題等,會加重病情,也會延緩治療速度。這和傳統中醫的看法不同。例如出國常見的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外感,我看到最原始的原因是提重行李,把胸背的皮膚扯歪了,風吹進皮膚縫裡加上人累些,就感冒拉肚子。把手肌肉用熱水泡鬆,胸口的皮膚拉扯力量消失,恢復正常排列,症狀就解掉了。感冒在我這兒治,真感冒只有兩成,剩下八成都是不正確的身體結構造成感冒症狀,我所謂的「假感冒」。


Q:傷科可粗分為「軟傷科」與「硬傷科」,而學長主要處理的是皮膚而不是筋骨,請問學長為何「皮膚」這個媒介來治療呢?

A:初學傷科時骨頭我摸不好,於是改從皮膚下手,因為我小時候喜歡玩黏土,揉皮的感覺和揉黏土接近;後來我改行用針,發現外傷才是左右病況的關鍵,於是更堅定的在皮膚觸診上發展。走著走著,就從傷科走進內科裡了。有本書叫作「信念的力量」,是我醫學思想上的最後一塊拼圖。


本書是細胞生物學家寫的,他發現生命的控制中樞是皮膚,皮膚司開合,如同一台超級電腦,統管與外界的聯繫和接觸,皮膚身處第一線,遇到外界刺激便需要立即反應。在經過幾年的皮膚觸診後,也證實了皮膚上有我需要的所有診斷資訊,涵蓋內外科。重病與慢性疾病患者幾乎都是受過多次撞擊外傷,損壞的皮膚的不正常張力,造成大腦對身體器官組織位置與功能的誤判,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再回到胃脹氣,問題的根源常常是在臀部的摔傷。撞擊後的臀部皮膚區塊收縮,牽扯到胃區,因而造成大腦誤判胃的位置,以為胃很大,於是開始引發食慾,接著在胃儲存大量空氣,於是脹滿不消。斷根的方式就是要把皮膚的不正常張力消掉,回復正常後大腦才能正確判斷胃的大小。所以很多內科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傷科的問題,都是皮膚碰撞後影響大腦產生誤判的結果。想根治,都得朝不內外因走。


Q:學長是如何發現傷科可以治療內科疾病,是偶然發現的嗎?

A:是的!起初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師門以治療疼痛為主,所以我起初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來找我治療疼痛,痊癒後我接到家屬來電,告知病患差點命危,才發現老太爺長年的高血壓隨著疼痛消失,血壓回復正常了,但還繼續吃血壓藥。經過這次事件我領悟:「原來高血壓是可逆的!」那麼,其他慢性疾病呢?從此便開始留心一些較難處
理的內科與傷科混雜的問題。


但要著手這樣的領域,首先我必須在每一種疾病建立專屬於我的標準,例如糖尿病,我可以用手或眼睛在患者身上發現什麼樣的特徵,讓我知道一旦消除這些特徵,患者就能康復?這就是我的思考脈絡。用消去法一路觀察簡化,建立criteria, 然後S.O.P.。常見的慢性病都能根治,都是皮膚壞了,只需把皮膚修補完整,患者就可以痊癒。所以我的工作就像是在補輪胎或縫布娃娃,與其說是醫生,我更像個工匠。


當患者進到診間時,我是用感覺來「聽」患者身體告訴我的訊息。我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患者的身體告訴我應該在哪下針,我就下針,針刺到多深?打開多少?都是患者的身體主導,我僅聽令辦事。患者身體的資訊都是透過皮膚傳達的。所以我應該是醫界唯一「不知道接下來該幹嘛」與「腦袋愈愈糊」的醫師。


我的途徑跟一般不大一樣,內科病當外科治,因此診所成立兩年後就撤掉藥櫃,因為藥的療效太慢。科中給我的印象不是太好,因為我做了實驗,沒相信藥罐上標示的的萃取濃度。我怎麼可以把珍貴的感官訓練植基在我不確定的事物上?因此不偏好用藥。對我來說學醫就是在訓練我的感官、肌肉、觸覺,必須要用正確不移的事實來當平台,才能辨出層次對錯。所以我學醫比較像是在學做餅或饅頭,原料、水、溫濕度、流程的細微控制,饅頭的好吃難吃取決於每個細節。


Q:學長說要正確訓練自己才能感覺到病人身上細微的問題,學長能否分享您的訓練過程?我們有什麼方式可以來鍛鍊自己?

A:我提出「依實起修」的觀念。要去控制所有能想到的細節。在沒有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循著自己感官的能力觀察、紀錄、執行與改善。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的模式,以後便按此要領去摸索熟悉。感覺建立起來以後,相信自己的感覺。


以取穴為例,古代的經絡圖上畫的都是直線,因為前人四體勤勞,修道養生,皮膚紋理是直的。但現代人少氣懶動,皮膚紋理是歪扭的,經絡走向會不會不若畫中的平直,而穴道位置也跟著變動?而且搞不好是膚表端移動,深層不動?那麼取穴時該如何找如何調整患者身體才能正取?實相是什麼呢?這樣的細節需要被了解與控制嗎?我會做。


以脈診為例,拿支針管,把手指搭上,閉起眼睛,去感覺你摸到的是什麼。如果心裏成像不是一根完整的針管,是不是表示手壞了?針管摸不直,脈診時有沒有可能把病人的脈管弄亂了,讓醫者本身成了診斷不準確的第一因?這樣的情況需要被注意與修正嗎?我會做。


我身體的感覺就是在一個接著一個挑惕的思維中建立起來的。


Q:學長描述的診療過程是依靠著身體實際的感覺進行,我們該怎麼訓練這些感官?如果有些人天生手比較粗的怎麼辦?

A:手一定要照顧好,其實我不太建議醫生打籃球或排球,會把手打壞,手一壞,便與上乘無緣,這代價太大了。醫生本身的身體的質地要好,一定要比患者還要正而且鬆,才能察覺患者身上的紛亂,所以不要恣意碰摔。身體的鬆軟正確是讓療效發生的第一要件。氣飽足了,感官才能提升。總不能只裝備肉眼凡胎便上場看病!畢竟我們沒法使用科學診斷工具,只能訓練自己形成正確的感覺。呼吸的鍛鍊、太極、靜坐氣功等,有師緣便去練。我在開診之前一定會確認自己的身體是否是端正:百會穴有沒有直通到會陰?兩邊肩井有無通到腳底的湧泉?這三條線都拉正了,我才會開診,如此下針才能隨心。


Q:學長您所謂的訓練方式是什麼意思?

A:必須自己去找研究問題。患者的困擾就是我們的研究問題,要一一抽絲剝繭去追溯直到源頭。舉例脹氣,起初只認定是胃腸的問題,開出藥方後緩解了部分症狀,沒有全好,就一定是其他原因造成,單看你願不願意繼續追下去,這就是一種訓練。而研究問題通常就是:「有沒有更基本的原因?」那怎麼找呢?你不可能由西醫微觀的角度去思考,因為你看不到微觀的物事;也不宜貪求速成,從現成的經絡或方劑關係去找,因為那不是你自己證明出來的知識。你只剩什麼呢?兩隻手,全部的感官,還有專注精微的心思。可以用手在患者全身上下去感覺,皮膚的紋路方向、張力、光彩色澤、脈動等,用針藥治療後評估患者的狀況有無好轉,成功或失敗,都能獲得一個新知識,就這麼簡單的學習與如實的追尋。我不依賴書本上的知識,而是依靠感官能觸及與大腦能理解事物,並以他們作為我的起點。


舉例學脈,若脈書讀到芤脈的感覺像蔥管,浮脈的感覺像浮木,此時若忽略自己的感覺,去想像浮木的感覺,便丟掉了真實。所以得知道正確的學習途徑:例如A患者膽結石,你在嚴格的條件控制下(患者有沒有坐正?穿鞋還是赤腳?尺膚有沒有順直?飢飽寒熱狀態有沒有標準?有沒有其它已知病症?)去把脈後,記住了,收下了A患者的脈象不加批判取捨,而當你遇見下一個患者的脈象與A患者相同時,你便會警覺出這可能是膽結石的徵狀,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一路追尋下去,你會發現你得到一個跟別人完全不同的世界,端看你願不願意。


Q:我們是否該跳脫這些古代醫書的框架回到源頭,運用身體的感官去學習?學長對於這些書上教導我們的中醫知識及其流傳有什麼看法?

A:越遠古的東西越弔詭。遠古思想流通不易,可以形諸於文字傳世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應該是幸運或有辦法的人。後人沒有仔細思辨,就容易被「體制化」。


體制化是一個很糟糕的東西。比如說腰痛好了,中醫標準思考第一個想到的是腎,往這個方向去開藥。第二個想到的是筋,肝主筋,就再往肝的方向走。只是,腰痛幹嘛一定要跟肝腎有關呢?這就是體制化。內經是一本被哲學綁架的書,假託黃帝居心就已不正,五臟五色對應五行,實際上哪能這麼完美?難經遵古,不好意思說破,只能旁加好幾個「奇垣之腑」。又,這哲理談的就是一個封閉系統內的相互關係。所以只要是根植在五行上面的學術,比方說算命、醫術,都有一種特質叫「現狀上調和」。


以黃帝內經當作聖經來學習,醫生的眼界會被限制在現狀上做調整。我當菜鳥時把這本書拱著膜拜,但現今對這套學說與其相關的理論說法都懶得理會。只因為事出必有因,冤有頭債有主,我們任務是治病,找到病根,直接去除,如此單純而已!為什麼要展現一個學術的東西,好似用病人的生命在成就五行的完美,這一類的事情我認為就是體制化。


其實大家都在偷偷地做些和體制相反的事情,只是沒有人有種把它講出來。越到近代的處方、藥典,痕跡愈明顯。就像清朝的徐大椿的「蘭臺軌範」,書名是照內經章節取的,開宗明義便說「專病有專方」,哪管什麼內經、五行。本草綱目大量收錄每味藥的民俗用法,陳修園譏其敗壞神農;但陳修園自己寫「時方妙用」、「時方歌括」,開心得很。治病有效第一,尊經崇古暫時放一邊。


Q:其實在這個教育的環境之下,學校所給我們的東西大半是某種的妥協,以符合這樣的體制及教育的目的,之後通過一個考試制度獲得醫師資格。但這就會跟臨床上的情況有所距離。師長們也只能迫於無奈而用這類的方式去傳承,最後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大家當初考上後中時都是雄心壯志,想要成為蒼生大醫。這樣很好,但在學校裡沒有辦法,只能把心放開,把自己健康顧好,再來就是考到執照。


A:中醫不能走入微觀的領域。我們不該把西醫理論納入自己的能力。但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是醫師把他的心設定在感官實際上可以感知到的範圍內,才能在「如實」的基礎上進步。不要把自己的心設定在書本的知識理論,或用機器才能看到的物事,一旦依賴這樣的知識,身體的直覺便無法學習與發展,因為僵化的大腦會不間斷的介入干擾。一個極端的個案:我有個B肝患者求診中醫,因為相信「肝在發炎」這種本於機器檢驗的微觀,中醫師便倣西醫思維開出寒涼藥,結果服用的人可憐。


我們要相信身體有不凡的能力。我已經證實身體內外的資訊都鉅細彌遺的寫在皮膚上,等待我們讀取。經過訓練,每個醫師都可以直接透過皮膚的觸摸「看」到器官內臟,甚至可以將它們提取出來成為3D影像,可以轉向、放大、縮小,觀察臟器的每個表面與剖面,不需要飲上池之水便可達成。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樣的program去喚醒萬能的身體。例如學騎腳踏車,大腦告訴身體必須維持在兩個輪子上前進而且不摔倒,經過幾天,身體輕易地做到了。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在學校這個環境裡,我們該拿什麼去餵養身體?希望身體去裝備什麼樣的能力?


我不建議你們拿課本上的那些症型分類的表格來訓練自己,因為它們沒有感情,這樣的訓練是在抹煞人的感情,讓學生用制式化的方式去治療病人,說服大家相信機率,相信「有人會好有人不會」這件事情是正常而且合理的,理由不需要去深究。我們應該要走一個相反的道路,我們應該要用正確的思考和訓練來培養感情、感覺、感官,最後身體便會回饋珍貴的寶物給我們。直到有天你的身體靈敏到可以一邊打瞌睡一邊診病,直到大腦不需要時時用過多的知識介入干擾,一旦身體有了這樣的運作模式,它就能看似簡單的完成很多不可思議的事。


Q:學長能否細談如何知道問題的根源在何處?

A:從扎實的觸診開始。就像麻將打久了以後,我們不用看,一摸就知道是七筒便丟出去了,這不是天眼是什麼?人的皮膚非常聰明,我們的手會提供訊息給你。像我在學觸診的時候拿了一枝馬克筆。一面觸摸大腿的皮膚,一面把摸到的紋路畫出來,直到畫得整條大腿像刺龍刺鳳那般,然後驚嘆原來皮膚的紋路是這樣跑呀!「依實始修」,就是用我可以掌握到的東西來開始練習。先把你身上該摸的地方都摸到清楚明白,然後忽略書本的知識--那些無法用感官掌握的因素,當這些雜念排除掉之後,就用你可以掌握到的感官的敏感度去獲取病患生病時的特徵。就像素描一樣。這人來了,你就拿著素描筆畫畫兒一樣。你就拿著手在那裡摸摸摸,脈把一把,眼睛看一看,又從患者身上學到新的知識,一年年持續進步。


你們知道全息的概念?就像耳朵就是一個人體,也有人說手掌。其實身體上隨便一個部位區塊都是,只要用意念把區塊定義好,例如把股四頭肌當作全身,身體訊息就會從這個地方跑出來,心臟在近端,腎臟在遠端等等。所以全息能讓治療者隨時取得全身的資訊。而且不單單只有平面,當熟了以後就可以3D呈現。你可以往這個路上走,因為我已經證明了皮膚會給你所有的資訊。


Q:如果像我們這樣被衣服遮住也可以?

A:穿棉襖都行。就像有的醫生脈診並沒有認真的在浮中沉裡找,只是在收取皮膚上的資訊。有些怪醫,隨意把脈,戴著手錶也把,隔著衣服也把,開的藥跟其他人不一樣,但效果又好的不得了,那些人把脈就是在搜索這些「東西」。


Q:如果是癌症或愛滋病這類難證,學長也會找不內外因去治療?

A:是的,我就只會一套。愛滋病我沒有把握,因為沒有治療的機會。有趣的是當感官提升到某種程度時,看到沒醫過的病,也可以很快的定義出該做什麼事情,會出現一個新的方法與治療標準,療效就會沒命地一直上去。但如果走了學校的那條路,在沒有文獻基礎支持的時候,可能會不知道自已該怎麼辦。「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只練拳架但不練內力的時候,可能年輕的時還管用,但到人老了後沒力氣,這拳架子就沒用了。


所以一定要煅練你的感官,煅練你的身體。然後多接觸、學習、觸摸與定義。從觀察一個現象開始變成一個研究問題。當然一定要設定一些很嚴苛的標準,然後去訓練你的身體,去觸摸,去找。你為什麼咳嗽呢?是脖子摸起來跟別人不一樣?還是胸腔變大?像古人常說的肺氣不宣或肺氣不降,也去找!那什麼叫做不宣?是不是它上面封了起來?為什麼不降,是不是下面卡住了?那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東西卡住了,可以用手摸摸看,然後問題就能一個個接續追下去,然後找到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但通常,找到的病根都是最簡單的,一定是摔到、撞到,因為相信人體不會自己生病。所以我看病好像在玩遊戲一樣有趣。


Q:學長您對我們學弟妹有什麼建議跟看法?不管是在生活或學習上。

A:「無欲速,無見小利。」要學找病,不要學猜。教育制度把訓練西醫的模式弄進來,又把中醫的東西分成表格,無非是方便學生猜病,快速上手。你要花一點時間,把那個東西擺脫掉,開始去追尋生命真正的源起和理由,開始去找一個疾病上冤有頭債有主的關係,才是正確的方向。就像戰爭中的空襲,該用高射砲火網(如同經絡配穴)憑機率碰撞敵機,還是用導向飛彈直接去找敵機,「猜」和「找」之間,就是個天壤之別的技術差距。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問題裝置通報~心跳運動錶



前一篇文章,寫了關於雷射針灸的危險性,承蒙一位醫師留言指導,說:「我猜你使用的應該不是RJ laser,正確使用 RJ laser 不可能發生類似事件。雷射有三種功能,也可能你使用 的是燒傷的功能, 不是使用針灸及共振的功能 。」


這段話引起了我進一步實驗的興趣。因為,我的確不是使用RJ牌的雷射針,所以,有可能雷射針有分好的雷射針和壞的雷射針,或者雷射針有特別設計的「燒傷」功能,才會燒傷人體;而「針灸」和「共振」的功能不會。

進一步實驗(手臂又要燒一個洞...唉!)理應聯絡RJ公司取得試用品,再寫一篇實驗結果。正在想這件事的時候,突然蹦出去年買的一隻配備「雷射偵測手臂血管以測量心搏速度」的運動手錶(如圖),進一步想,「去年戴過,該不會...我的左手臂...!!」再一摸,果然戴手錶的地方有一個皮下攣縮點


納悶,這種手錶上的小雷射,應該劑量遠低於雷射針灸筆啊!而且,它的波長應該被設計成對人體無傷的波長,不是那位醫師指導的「燒傷」功能啊!好樣的,所以,有兩個假設,但只能有一個成立:



假設1. 我的左手上的那個點是去年戴這隻手錶被照壞的,或:

假設2. 我的左手是不明原因弄壞的,跟手錶無關。



所以我接下來該做什麼事呢?是的,把它戴在我的右手再來一遍(嗚~~~這真是篇沒有新獲獵物的喜悅,悲壯的開箱文啊!)


(結果如圖)而且我只戴了30秒,我的皮下就縮起來了。沒有曬太陽後的輕微灼刺感,但我的肩膀快速產生抽緊感。趕快拔下來,但今天第四天,右手臂還是縮了一團(天啊!我的左手臂縮了一年)。



















問題:

1. 這篇文章刊出來,會有運動錶的產品經理寫信來嗎(我沒有說這隻手錶危險喔!)

2. 我該再試另一隻德國製的雷射運動心跳錶嗎?

3. 我該繼續測試RJ牌的雷射針灸,找尋傳說的可能性:一組功率大,療效佳,而且「不可能」永久改變皮下組織排列的雷射產品嗎?



真吾的朋友們,那個,手錶啊,用來看時間就好了,別在上面要求太多。允許生活中些許事物回復到百年前的單純吧!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危險醫療通報~~雷射針灸



偶然間取得雷射針灸器材,拿在自己皮膚上測試。結果先賣個關子,先看大家怎麼說雷射針灸的療效的:

「可以加速傷口的癒合」

「治療慢性疼痛有效」

「無痛!」

「可當作針灸的補法」

「零感染零風險!」


又來了,老徐!這麼好的科技發明,你又在唱衰個什麼勁兒呀?


「雷射治療迄今約有五十多年歷史,最近幾年來才有雷射針灸發明。原理是以低能量雷射(0.1~0.5焦耳),對準穴位或肌筋膜壓痛點照射(隔0.5公分),固定能量和頻率的雷射,能促進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

另外也結合了中醫的針灸平衡陰陽理論,利用慢慢釋放的熱能量達到更多治療效果,類似中醫的艾灸(在針柄上燒艾絨,將熱能與香味傳導入軟組織)。 」~~文字出處:康健雜誌第179期


不急著評論。以下是老徐自我測試的過程:


1. 找了身上兩個曾經撞傷過的地方(A, B),用雷射針灸筆照射,每次十秒,交替反覆三次(A-B-A-B-A-B)。

2. Voila! 兩個受傷點當場不見了,觀察到皮膚輕微難辨的泛紅。

3. 老徐流下了眼淚!還在真吾受苦受難的生靈們,終於,不用再扎針了!沒有痛苦了!病能輕鬆的治好了!發~財~了!

4. 五分鐘後,測試點浮現少許灼熱感,類似輕微太陽曬傷的感覺;用氣探,雷射針灸照射點下的筋膜扭曲縮皺了起來。我覺得還可以接受,或許療效就是由這微細灼傷來發動的。

5. 一小時後,馬靠,原來不見了的傷又浮出來了,皮下組織還是縮皺的。按摩好久也拉不開,看來發財無望了

6. 隔天,因為手部筋膜的拉扯,出現長短腳。開診時得用個瓦楞紙板墊在我的左腳下,確保我的針扎進患者身體內時不會歪斜。

7. 等了三天,皮下筋膜還是縮著,沒有鬆開拉直的意思。於是自己用針扎開一半攣縮的皮下筋膜,留下一半繼續觀察。

8. 今天第七天,剩下來縮皺的皮膚還是卡在那裡不動,我猜我的皮下筋膜被我烤熟了。儘管皮下縮起來,但表皮除了輕微僵硬感外,卻是完全摸不出異樣


無人聞問只我機車的問題來了:當我們把能量集中起來送進我們的身體組織裡時,身體組織會給我們什麼樣的回應?

我自問自答:應該是炙燒鮭魚吧。當我們把能量集中起來送進身體組織,組織就會蜷縮起來,如同火烤頭髮那樣的反應(如圖)。蜷縮的狀態下,氣血會集中在炙燒點,於是產生了加速癒合,緩解疼痛等效果,我推測如此。

這樣很好啊!為什麼通報成危險醫療呢?


危險一、挖東牆補西牆,打雷射的點收縮大好了,身體其他的地方卻被這收縮的力量扯壞了(例如老徐給拉成長短腳)

危險二、不像小針刀,在皮膚表面還能觸診得出五十塊錢大小的細紋,雷射針傷全是皮下的筋膜縮皺,如果不用氣探,表皮完全摸不出異樣。醫生裡哪個氣那麼多?又是我!氣死我了。

危險三、想像一個中醫師拿著筆像畫畫一樣,對著患者這邊照那邊照,隨便也照個三五十下...

危險四、想像長庚醫院還有個雷射針灸治療中心大量施作…

危險五、還有一大堆課程在醫師間推廣...


不覺得這有危險的人可以做兩件事:


1. 在皮膚上挑一個地方,每天用雷射針灸一份劑量,一個月以後看會不會變成硬塊。不會的話我在真吾門口對馬路大喊:「我大嘴巴!」100次(反正我嘴巴真的大...)

2. 進一步把自己的皮膚弄得到處都是硬塊,如果反而會變得更輕鬆,更健康,我穿醫師袍在真吾門口對馬路大喊:「我不懂中醫」100次 (反正我真的不懂中醫在幹嘛...)


寫到這裡,突然湧上一股直覺:專醫怪病的真吾台醫,終究會上市上櫃的。因為在「快速打擊」的思潮下,被氣功、開椎、小針刀和雷射針搞成一身怪病的人會愈來愈多吧!投資真吾台醫未上市股票請洽櫃檯。


後記:差點忘記提醒真吾的朋友,如果你的醫師或老師拿一隻有紅光的雷射投影筆在你身上比劃,快逃命吧!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不要用力啊!笨蛋~~



第一號徒弟,今年將要出師了。的確,教會滑溜打混的她,頗有「這樣就可以,不想再玩了!」的辛苦和心情。但今天見她初上陣做患者時,拼到自己全身是傷而渾然不知的樣子,回想我當年初出道同等的狠勁,心是快慰的。我知道她一年半內將會趕上我,因為她的拼勁不輸我,而我的天份不及她。


今晚用劍道的概念送給她一段文字,和真吾的朋友們分享:


「觀不是看,所以鉅細彌遺。勁不是力,所以勢能破竹。歸正不是改變,所以如海納川。不論是觀、透勁、歸正,你的意念,如同決鬥的劍士,只有一個去處:不是你的對手的狀態,而是對的位置。


所以腳的位置對了,手的位置對了,心的位置對了,再大的風浪也就平息了。


找對的位置,觀照的是自己,不是看對方。」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中醫的前途是誰的前途?



史蒂芬是個貨真價實的元老患者,從我在大里仁愛醫院還是個天馬行空的菜鳥時開始,跟了我快五年。從亂拗亂唬,亂扎亂唬到現在的真扎亂唬,史蒂芬見證了我五年來的大小改版。她的臉給我愈唬愈臭,明明在外頭和櫃檯聊得開心,一進診間就拉下臉來瞪著我。

史蒂芬的開場白一向超殺,以下是兩天前最新版:


「今天我來時,我姪女問我:『姑姑,為什麼你一直醫不好,還要去找這個醫生呢?』」

「我說:『因為別的醫生都叫我回去好好休息!』」

「我姪女問:『那這個醫生呢?』」

「我說:『這個醫生不會,因為他太愛錢了。』」


史蒂芬心情壞是有理由的,因為她還看不到她的前途。我有時會想著我的前途,有時會忘記病人的前途,然後也忘了這兩條路途其實是同一條,這條脫不開那條。




~~冠蓋雲集,百花齊放的台北國醫節大會簽到有感~~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醫學起手~~脈法之一



我不愛把脈、不會把脈、不把脈。

話說從頭,學校裡教的診斷學,直指望聞問切四診:望診直接教面診舌診,切診直接談脈象。在傳統的制約下,難能思考這類方法皆是歸屬於「遙測技術」--在手腕短短三個指頭的距離裡,在一張臉上,一片舌上,探測全身的消息。所謂「方寸內知天下是也。」

就像「阿波羅13」電影裡所描述,既然是遙測技術,失之毫釐於是差之千里。計算上一個小數點下幾位的誤差,登月太空船就差點轉不回地球了。行脈診望診之術,也一定要竭盡精微之所能,算計於錙銖之間。既然要玩,就要玩真的,要精確到一槍斃命,不能像學校老師或者教材裡說的,什麼單憑一診不夠準確,得四診合參。那就乾脆不要談把脈,看西醫說什麼病就配合開方吧!科學化的中醫教育私底下不也是這麼期待的嗎?


「脈診,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兒?」

「有!」

「你怎知道?你不是不把脈嗎?」

「我直接用找的,然後回推到脈,都有!」


我畢業後遇到位好師父,沒教我用遙測,要我直接全身摸找。摸久了,不只皮肉筋骨的錯誤能找,臟腑裡的差池在也能在皮上摸到。這種方法是實測,用軍種來比擬,我是上刺刀殺進敵陣的步兵,把脈看舌是兩公里外扣扳機的狙擊手。我用實測找到的東西,回推脈象上全部都能反映出來,只不過,非常細微,一點風吹草動就糊了。所以把脈能測病嗎?真的能。但,要推求,不宜道聽。

學中醫的人愛把脈,愛到什麼程度呢?愛到我在台上教大家怎麼直接找問題,台下還是有學生按著隔壁人的手在把脈,如同我手指著前面的總統府,問路的觀光客還是狂低頭找Google Map(一笑)。那為什麼醫生有人說把脈準,有人說不一定準,要四診合參,問題出在哪兒呢?

大家不妨來做個測試吧!找根吸管或扎針的針管模擬成脈管,把三個手指搭在上面(圖一),眼睛閉上,把手底下摸到的感覺圖像化,然後用筆畫下來(圖二)。這是要測試什麼呢?是測試醫生自己的手指頭有沒有壞掉。

如果你摸出的感覺是如圖二上方,恭喜你有雙好手,可以用它當作舟楫,利涉大川。如果是如圖二下方,把管子截斷或扭曲了,那,就四診合參,多憑經驗吧!為什麼?因為壞的手指干涉病人的脈氣,看不到太細的東西,像個散光嚴重沒戴眼鏡的鐘錶師父。

回頭看典籍,古時候有散光嚴重的鐘錶師父,還寫書教大家修錶嗎?有!「重訂診家直訣」第14回說:


「脈有單診總按不同者。或單診強,總按弱也。或單診弱,總按強也。或單診細,總按大也。或單診大,總按細也。凡單按弱,總按強者,此必其脈弦滑,一指單按,氣行自暢,無所搏激;三指總按,則所按之部位大,氣行不暢而搏激矣,此脈本強而總按更強於單按也。單按強,總按弱者,此必其脈氣本弱,但食指較靈,單指按下較顯,名中二指較木,總按即不顯其振指也,此脈本弱,而總按更弱於單按也。單按細,總按大者,是其脈體弦細而兩旁有暈也,總按指下部位大,而暈亦鼓而應指矣。單按大,總按細者,必其人血虛氣燥,脈體細弱而兩旁之暈較盛也,食指靈而暈能應指,名中二指木而暈不能應指矣。更有單按浮,總按沉;單按沉,總按浮者,其浮即暈也。」


這裡說的手指單按總按的差異,包括「暈」的產生,其實是醫生手指頭壞了,切在患者脈上,造成的混亂干擾。文中「搏激」兩個字,就是搏激他自己的爛手指啊!要證明的話,不妨拿個曬衣夾夾在把脈的手指關節背側肉多的地方,何止「暈」,彩虹和蓮花都跑出來了。文中的「必」字,就是這個醫生在混亂中累積的經驗。

所以建議讀此篇時,每逢「必」字以下存參,因為每個醫生的狀態不一定。假設你的手指皮膚歪掉,會跟作者歪同一個方向嗎?大概不會。皮膚端直,沒有損壞歪斜的手與手指,單按總按是ㄧ樣的,沒有「暈」。我試過了。

寫了這麼長篇,我才講完醫生的手指頭。那麼,

醫生穿緊身褲和鬆的褲子把脈有差嗎?「有!」


醫生月經來時和沒月經時有差嗎?「有!」

醫生穿拖鞋和球鞋有差嗎?「有!」

醫生腳伸直和腳縮在椅子底下有差嗎?「有!」

診間桌椅相對高度改變有差嗎?「有!」

診所把脈枕的材質有差嗎?「有!」

醫生昨天去爬山鐵腿今天來看診有差嗎?「有!」

醫生熬夜看電影有差嗎?「有!都有!」



「那這樣還把什麼把呀?」

「誰叫你要學遙測技術?直接摸直接找不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不把脈怎麼叫中醫?」

「別難過啦~搞清楚差在哪裡,不就成了?」


不好意思,不會把脈的人在這邊教大家把脈。就如章節裡頭有句話說:『此皆極瑣細之處,前人所不屑言,而所關正非淺鮮也。』古人說的這段話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我的部分說完了,專業的脈法就留給專業的老師來講授,誠摯祈禱他的手是好的。對了!只講了醫生的部分,患者自身造成的遙測誤差還沒講耶!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