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辭歲文 2016



真吾的朋友們,2016年步向終點。365天的學習,我們又找到什麼了呢?

如同2015年,今年亦是被推著向前的一年。2015年我們發展出體表隔空診斷的技術,也真實的看到了內臟,有能力進行腹腔與顱內的診斷。今年還能有什麼新招嗎?有喔~~今年我們發現了兩件事:

1. 創痛的回憶是以外傷的方式寫在頭皮中。這些回憶佔據很大的身體資源,也因此對健康有重大的影響。既然是傷,當然可以用針去除。跨足心理治療,但比傳統心理治療法的療效更顯著。

2. 靈界干擾不只是妨礙疾病復原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造成某些疾病的第一因。在中醫裡,是以「邪風」的面貌,涵蓋「猝中」、「舟車暴疾」、「山嵐瘴癘」、「驚到」、「沖煞」等概念。我們台醫就簡稱「阿飄病」。如果排除宗教的儀式,用針是效率極高的治療方法。真吾在今年訂下阿飄病的辨識與治療的標準步驟。

最後,不知道是因是果,今年的老徐歸向虛靜,改吃素學佛了,禮敬的是地藏王菩薩,覺得心境相合(不過我賺得比祂多,哇哈哈哈!)。也許是豆腐吃多腦袋清楚了,自己依例自拍了一張相片,發現今年的眼神(藍衣左圖)好像比去年(紅衣右圖)澄澈了些,也透得遠了點。兩張同時附上,大家評一評。

朋友們帶來診間的問題愈來愈難,內外交雜。為了個人的顏面,和大家的荷包,2017的真吾繼續進化改版,但願能用手隔空比劃幾下,大家病就好了,前面櫃台繳費。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深蹲,請找徐福惇



趁這個機會自我介紹,我名字的「惇」讀「ㄉㄨㄣ」。從小就給人叫綽號「蘿蔔蹲」。沒想到長大竟成了怪醫,專醫深蹲病。「就蹲個幾下也能出病!?」我想醫生真是個遍地黃金的工作啊!下面瞧瞧。

核心肌群太老了沒話題炒,深蹲就出現了。所以大家,在把腹肌練壞以後,跟隨媒體上的「大家」,緊接著折磨股四頭肌(大腿前面的大塊肌肉)。聽說是「五分鐘可以抵一小時跑步」、「修飾臀線」,「增強心肺功能」等等。厲害的在肩頭上再加個槓鈴,全身都練到了!

「卻全身都搞壞了!」87公斤的酸民老徐挺著大肚子說,「姿勢愈標準,壞得愈徹底!」

此話怎講?有個弔詭的邏輯是,深蹲因為不是廁所蹲,所以能達到訓練的效果(因為如果蹲廁所能練翹臀,女人一定會把所有坐式馬桶敲掉的信不信?)。但也因為不是廁所蹲,雖然有效果,但是做幾下就受傷了。


受傷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先複習一下廁所蹲姿勢的要領:
1. 先低頭看看馬桶的位置
2. 繼續低頭看著馬桶,像鞠躬一樣彎腰
3. 然後蹲下去


不受傷的秘訣就在這要領中,對!低頭彎腰先,像氣球一樣,把上半身的氣先卸掉,再蹲下去。

那~~受傷的秘訣也就在這要領中囉?對!上半身保持挺直,沒有低頭彎腰,上半身的氣灌得飽飽的,然後就這樣硬生生的蹲下去。「噢!」多愁善感的我,看到達人示範,每蹲一次,淚珠就在眼眶裡轉一圈,一句話哽在胸膺:「你白痴啊!會害死多少人知道嗎?!」。

大概是受傷的人多了,最近又多了修正版,要訣是上半身要往前傾,很像騎變速自行車的姿勢。只不過,要維持訓練效果,又要不傷害身體,向前傾的角度不會是固定的,其實要巧妙地隨著下蹲的幅做微幅線性改變的(一面蹲一面卸氣之義),很像玩「電流急急棒」或是狹路會車的感覺。我來做尚且勉強(套句倪匡大師的成名句:「還好我受過嚴格的中國武術訓練...」,糟糕!透露了我的年紀!),一般大眾其實不容易掌握。

再來,會得什麼病呢?因為不停的惇,蹲,好像用打氣筒灌氣球一樣,頭會脹,血壓會飆高。有一個特殊案例是腰痛到爆,往裡面看進去,腎臟也搞壞了。拼命蹲的人再加個槓鈴,胸大肌就卡住了,會胸悶的。

所以,究竟該怎麼練才好呢?酸民老徐拍拍肚子:「不要練不就好了?像我一樣胖胖的多有福氣啊?」

然後再挑眉補一句:「對不對?」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雜感



人身體的每一個問題或疾病,都有特殊的質地。沈浸在每個不同的質感中,就好像我們伸手到米缸裡揉搓、捧著一個大水球、把手指插進濕濕黏黏的泥土中、撫摸滑嫩的魚皮、握著沈重的石頭等等,對伸手把玩的人來說是個真確,卻大多數不好用言語形容。古人形容脈,如蝦泳、屋簷落下的水滴、像毛、像鉤子;形容氣到針下的感覺,像魚吞下魚鉤的拉扯等等,用文字語言傳承經驗,就好像搬了一座拒馬把路封死,卻在拒馬上寫著「請由此直行」一般的矛盾,就看讀書的人能不能從眾人的肩上跨過拒馬,由此直行。


在醫生的養成過程中,「體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個避不開的大問號。 「體制化」是怎麼回事呢?


好比一個小朋友問你:「你的手插在米缸裡是什麼感覺啊?好玩嗎?」


你告訴他:「你不用管是什麼感覺,你只要知道是散開的、乾燥的、圓潤的,五行中屬土,就可以了。」


小孩如果沒有堅持把你的手拉開,取代你對米缸的獨佔權,自己把手伸進米缸裡,以後他碰到散開的、乾燥的、圓潤的東西,他都會以為那個東西「反正就是米」。他就被你體制化了。


剝奪對於人體現象質地的探索權,改用系統化的表格、邏輯或自己一家之言來取代餵養,不論是為了快速成就後學,還是讓後學成就自己,被體制化的醫師就失去了「找」病與「治」病的能力,變成在「猜」病和「調」病。最可怕的是,他們以為自己只能做到「猜」病和「調」病,而且以為這就是治病。


歷史上最早也是最影響深遠,對醫學訓練的綁架,是「黃帝內經」(石頭丟過來吧!我準備好了)。黃帝內經用五行規範了醫學,讓治病這種「找到根源,解除疾病症」的簡單邏輯,變成「把病症歸納入五行,用五行生剋調和病症」。病本來能知道怎麼治的,變成只知道怎麼調。


自此,醫生好好觀察一個人,體會他的所有細緻質地,一旦說出來了,千年來總要面對五行思想沓來的排擠。明朝醫生趙養葵寫的書「醫貫」,「腎有水火」的命門之說,算是新創。清朝醫生徐大椿依著黃帝內經條文,寫了「醫貫砭」,把醫貫原文一句一句挑出來砭。但徐大椿自己的方書「蘭台軌範」,開宗明義卻是「專病有專方」,內中方方有據,羽翼內經嗎?卻又未必。


前一陣子有位醫師說四物湯是子宮增生物的燃料,被眾人以「離經叛道」撻伐;卻眾說冬天要吃黑色的食物養身,因為合於五行,沒人有意見。難道冬天吃豆芽菜白蘿蔔不好嗎?


嘆一口氣,五行若真這麼強大,為什麼依著五行算命排盤,天元地理排風水造生基,天機算盡但總不如人意呢?簡單,生命的本質是探索實踐才能發現的,不是算計安排可觸及的。


要繼續說誰接著綁架了對於疾病實相的探知權嗎?考進醫學院就知道了。把病分科,分科後分病,每一種病再分證,細細秘密的,弄成像觸鬚般的樣態,做啥?「方便醫生猜病」。這樣的教育如果叫做正統,那麼為什麼要鄙視包牌買六合彩的人呢?思考的角度不是一樣嗎?而觸鬚,應該是水母、有毒海葵、蜘蛛等生物,為了增加捕食機率而發展的生存之法吧:那一格一格的證型表,一格一格的蛛網,一條一條的觸手...


我記得唸大學時,大概30年前了,電腦螢幕是「綠白」或「橘白」的:沒有全彩,只能輸入文字。在「PE II」(當時主流的文字編輯軟體)上打完一篇報告要列印,得在報告的第一行打上「列印碼」,用來規範文字大小、間距、行距、字型等。因為沒有圖像可資參考,所以列印碼要背,要常用,要猜,但仍常有失敗重印的時候,因為印的時候看不到頁面編排之故。當時列印碼背得好的,文件印得漂亮的,在班上就是人人企求的對象,是個專才。


到了Windows 3.0上市,螢幕變成彩色的,印報告的方法改成直接看直接調整,不用猜,簡單按鍵,人人都可照自己的意思印出漂亮的報告,而且失敗率非常低。從此,再也沒有人記得有列印碼這回事了,列印碼的知識變成無用的舊物。能直接看,直接感受,幹嘛猜呢?


馬光亞老師在台灣看病,傷寒方收效不彰,他變招應用溫病方。主因是氣候條件不同,人的體質不同。堅持在一個弱效系統裡當高手,就像堅持使用PE II的列印碼,是太過深愛體制多於一切了。


印表和看病同一件事兒,人病有實相,有外相。實相是用心去感知的、實證的、沒有規範干擾的、獨一無二的,是直路。外相是用特定觀點、公式剖切實相後,得到的結果,是捷徑、路標,也同時是路障。用公式算,就要面對誤差,面對醫不好的機率。直接擁抱疾病,去感受它的質地,伸手抓一把米,用臉貼著一堵石牆,直接印到心底,未來一見到,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怎會認錯呢?那麼,反過來,安於外相者,又該用什麼樣的「列印碼」,向沒有見過他的老朋友的人,介紹他的老朋友呢?


病人實質的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在他的身體裡和病人共存?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探究起來是有趣的。至少比自顧自的擁抱條理,認為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剩下的病人得自己負責,比這樣的想法還有趣。


除非醫生有自閉症,喜歡條文知識不喜歡人,喜歡屈服於機率不喜歡把人照顧好。這樣的醫生,我稱為「兼職的上半場醫生」,喜歡當醫生的感覺但不喜歡治病。耀武揚威的起手開場後,後續跳進溝裡清淤泥的工作,就留給「專職的下半場醫生」吧!反正到他老兄下場前,比分是領先的。但就我本身的經驗,專職的下半場醫生通常才是準自閉症患者,只有診間裡的一切是得心應手的,出了診所大門,叢林般的世界裡,柔弱得像個嬰孩。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危險醫療通報~~火針



一位真吾的朋友,寄了張照片給我。他的醫師用火針(針用火燒紅了,稍稍冷卻後刺入人體)幫他治療肩痛,但治療後雙手開始無力。我看了照片,就只能嘆口氣了。

火針治療,和針刀一樣,會在身體上留傷,約50元銅板大小。這傷是難以逆回也難以探知的。


正確行動:
如果你的醫師說要用火針(針刀、頓力開椎、鐵鎚、踩踏、器械重壓)幫你治療,請迅速離開。也請轉知親友,別笨笨的引頸就戮,還留下來拍片受訪,跟醫師一起比讚。


小記:
旁門左道多到很沒力,而醫師沒本事在自己身上多扎幾把,純拿病人試刀,還引經據典,說火針唐朝就有了,針刀戰國時候就有了云云。就一定要跟古時候的笨人一樣笨嗎?罵一句「去吃大便吧!」怎麼夠?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反對小針刀的使用



自比諫迎佛骨,這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公開反對小針刀的使用。這篇文章公布後置頂一個月,我的責任已盡,就不會再多說什麼了。

我反對的原因有五:

所有用針刀能解開的東西,針灸針都能做得更好,而且不帶傷害。這是第一。

身體有記憶性。任何被認定為傷害的侵入,都會留一輩子,至死不會消失。此其二。

尊重患者的身體,這樣的理念下,發展出的技術,醫生是可以察覺到身體的指引而施治,裡面沒有一絲醫生的主觀意見。身體會說在哪裡下針,下多深,朝什麼方向,哪兒先扎哪兒後扎,何時要停換扎別地方等等,端視醫生的洞察。懷著虔敬的心,就能聽到身體的語言。用針的所有指令是病人的身體下的,不是醫生決定。此其三。

聽身體的指引而下的針,不管多強硬的組織,沒有解不開的。解不開或滑不動的東西,如果身體沒有指引,表示沒有必要解開,更沒有必要用傷害性的方法解開。此其四。

傷害性的治療方法,其療效的產生,是在於醫生在患者身體製造出的傷害,在患處和致病原因產生拮抗而造成短期平衡的假象。在病人遭逢大變或年高氣短時,會合併發作。此其五。

我鑽研針道至今四年,前兩年半我用產生極大痛苦的扎針手法來取得療效,至今我仍感到慚愧。我在此勸諫先進與後進菁英們,對於針刀的技術了解即可,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療效而施用,走入霸道之途。不然在未來,當了解針刀的治療是個沒有必要的錯誤時,會像我一樣,常常為自己過去的罪業到內疚。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再論針刀之煩死了幹嘛逼我講這麼白



聲明:
診間來了兩個重症患者,分別在腳底挨了針刀,同一位先進處理的。一位被扎了無效,一位反效果,走路壓到會痛。因為犯到我了,所以只好再發表一篇文章,請真吾的朋友們:


「如果你的醫師要幫你做侵入式治療,請你先問清楚是針刀還是傳統針。如果是針刀,請你馬上跳起來往門外衝(記得個人物品和跟醫生說謝謝)。切記:千萬不要用自己珍貴的身體幫醫師練功夫。」

因為針刀一下去,所造成的傷害是永久的,而且是隱微的,是只有5元銅板大小但是外表看不出找不到的傷。


故事:

針刀就是針灸針的針尖改成小刀片,功效是「劃開沾黏組職」。幾年前在「樹大人多必有什麼」的大陸發明,在台灣曾經造成熱潮。但是因為針身太粗,造成患者劇烈疼痛,以及綿延的後遺症和糾紛,這股熱潮隨即冷卻。

近年有人把針身改細,刀片改小,名稱也隨著粉飾成「圓針」(我真看不出哪裡圓),或「微細針刀」。因為疼痛度下降了,結果又炒熱起來了。

和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外科手術會留疤,如果要修復的話,還好找好處理;但針刀傷沒有疤,如果患者忘了下針的地點,得用氣去探才探得到。去哪兒找醫生有那麼多氣的(就我啦~氣死我了!)~~


原理:

用針刀的醫師以為:針刀把粘黏的組織劃開,讓患者得以快速痊癒。

身體實際上發生的事:粘黏的組織是全身受傷歪斜(我講到快爛掉的不內外因)拉扯的結果(組織哪這麼笨,沒來由的自己把自己黏起來,等著醫生來割?)正確治療的方法是把全身受傷歪斜的地方次第解開,沾黏自己會打開。


Q&A:


Q:那為什麼有些人用針刀治療有效呢?

A:舉例五十肩的針刀治療:

1. 針刀每下一針,身體就受傷一分。一路戳,戳到下針點受的傷夠重,和外部拉扯的力量平衡了,疼痛就緩解了,沾黏也打開了。手就能轉動如常了。這是收效很快的恐怖平衡。

2. 可是患者的身體就多受了一個重傷。

3. 醫生戳出來的針刀傷,通常和身體原來受的傷站對邊,所以能夠抗衡。但這個恐怖平衡連線所涵蓋的組織、器官,例如肺臟,就被嚴重扯歪了。

4. 所以患者之後再有狀況,這新舊傷就一起發威致病,這回病得更重了,看倒霉的是哪個器官組織,反正絕對不是患者的肩膀(因為針刀傷的加持變得穩固),責任也不會是用針刀的醫師。


Q:為什麼有些人用針刀治療無效呢?
-
A:因為他身上原先的舊傷太重,身體再也挪不出空間,所以針刀一下,多了一個傷,身體就破錶垮掉了。


後記:


寫給操作針刀的醫師們(尤其是在網站上總是要患者一起比讚的醫師,我看到他們身上給戳出的傷,晚餐都快吐出來了。):

  • 如果真的覺得針刀可以解開沾黏,那請先戳自己一刀,用原子筆畫起來,然後解釋給我聽,為什麼原子筆畫的地方隔了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硬的?粘黏不是全解開了嗎?解開了怎麼會硬?
  • 那要不要像戳患者一樣,找個地方自己戳個七八針十幾針,想一想為什麼戳愈多針,硬塊愈大?解開了怎麼會大?


寫給有計劃學針刀的後進菁英:
「不~要~學!」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護身飾品怎麼戴



「真吾中醫?是黑店啊!是全台頂尖的暗黑地下機構」老徐在診間得意的數著手指頭哈拉:


「第一個,天花板是黑的!第二,來的人不敢讓親友知道;第三,付費的時候不能讓長輩看到;第四,怎麼醫好的還必須保密。就連隔壁賣素食的老闆娘都看不下去,只要有真吾的客人到她店裡吃飯,就忙著遞名片說:『你不要去隔壁啦!我跟你介紹另一個老師,很厲害的。』」

最近真吾老徐的黑勾檔又多了一樁:「進診間的人要搜身!手環項鍊戒指細軟全部上繳,待我好好把玩!」順便老徐也自己戴戴,露出深邃且邪惡的笑容。


「你這水晶手環不能再戴了,護身念珠也是,戴著把身體右邊和脖子整個卡住了!」

「真的嗎?這是很貴的髮晶耶!」

老徐:「不然妳拿下來,全身動動看~有沒有比較鬆?」

患者:「有耶!怎麼會這樣?」

「你再戴回去看看,是不是卡住了?」

「......」


診間的搜身通常是這樣的結局。

在幾個極端的案例,患者卸下身上所有的護符,就幾乎回到不需要治療,讓老徐扯著嗓子喊「退掛!」的程度!到底怎麼了?戴上護身符、能量手環、避邪水晶等,不都是可以保護免受侵害,招財進福的嗎?怎麼會回頭把自己卡住呢?

先說我是怎麼發現的好了。在去年11月中醫師公會活動安排參觀蜘蛛實驗室,我幫正妹拍照時,被一隻逃脫的毒蛛意外咬傷,之後老徐便開始能觀氣看五臟六腑。

三個禮拜前偶然發現患者戴著護身飾品的手一整個堵氣,怪的是取下來後就恢復正常。接著陸續發現項鍊啦、手環啦、五色線、念珠、水晶、印度佛牌等五花八門的「堵法」,有的整隻手臂的氣給吸得乾乾的,像裝上不鏽鋼義肢一般;有的把手掌末梢的回流的氣全堵住,有如戴上職棒加油海棉手套。最扯的狀況是的戴上了念珠後,人變成一隻大青蛙(氣場)的!我如獲珍寶,忙說:「脫下來我戴戴看!」,戴上後換我變成青蛙!

統計到目前,能量飾品與護身符,具有維繫身體機能的正面效果者,幾十件裡也不過兩具,比例算低。

結論是,具有能量的首飾或隨身物品,不論是科學的能量或神靈的能量,對於身上有病痛的人,不一定是個助力。診間裡的小量樣本,歸納出幾個點如下:



1. 身體愈弱機能愈差的,有戴和沒戴的差別愈大。健康的人戴著護身符或能量產品大概沒什麼問題。

2. 以材質論,水晶會吸人氣,其餘則堵氣(阻止氣的流通)。金屬的首飾,黃金是安全的,銀製的出問題比例較高。

3. 工業化大量製品例如手錶,絕大部分是安全的。精細手工製造的首飾含有製造者的意念,問題稍多。



那~除了在驚惶中,把翡翠瑪瑙捐給真吾黑店中醫以外,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判斷這件護身符與首飾可不可以繼續戴呢?S.O.P.如下:



Step 1, 脫下這些物件,全身每個角度活動幾下,看看是否比較輕鬆

Step 2, 戴回這些物件,同樣活動幾下,去比較輕鬆的程度

Step 3, 重複Step 1和2,直到比出結論為止



如果覺得脫下首飾護身物後脖子肩膀明顯變輕鬆舒服,那就考慮別戴了吧?


我自己的想法,打個比方:就好像你發現附近有可疑人士出沒,向警察局報案。警察局派了兩位員警24小時跟著你,保護你的安全。但這兩位大人不苟言笑,管東管西,所以你和他們相處,人是平安了,但每天跟著兩個臭臉男,全身不舒坦。有個壓力在。穿戴護身物,大致狀況如此。


怎麼取捨呢?~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撞擊與創傷的處理



真吾的患者都知道,老徐看病就是詳細地問你生活習慣,有沒有受過傷,出過車禍,開過刀,被動物咬到等等(不內外因)。接著出神一下下,說:「站起來我看看!看著門,腳分開一點點」用手摸摸全身,隔空揮一揮掃一掃,然後和老徐的室友討論幾句(喃喃自語),然後~「好啦!你這個病前因如何,後果如何,關係為何」云云,然後拔針開扎。


扎什麼呢?非是穴道經絡筋膜,沒有高深理論,就是「冤有頭債有主」,摔到撞到燒到割到咬到鬼打到腳踢到青蛙推到魚擠到,練壞玩壞滾壞針刀扎壞拔罐拔壞刮痧刮壞開椎開壞,坐飛機打枴子劈腿拉筋爬牆翻單槓~那些東西,結果我們什麼病都這樣治,什麼病都能這樣治,更有許多病只能這樣治。


繞完口令了,開心Y(^_^)Y 。對了,日常摔倒撞傷怎麼辦?


不要隨便小小撞傷就來找老徐,因為這樣會增添妳的生活壓力。怎說呢?因為聽到撞擊「碰!」一聲以後,你還會接著聽到錢飛掉了的開收銀櫃「叮!」一聲,還有自己在診間扎針慘叫「啊~~~~」的迴音。不開玩笑,重點是,現在來找老徐的人病得很重的增多了,有的打嗎啡還止不了痛,有的口打不開沒辦法吃飯,排隊的人已經排到明年了,磕一下撞一下,不嚴重的自己處理好這樣最棒,也可以救人教人。


以下公開靠災難發財的老徐「轉吃」秘訣,為了讓大家相信,我還真的摔一大跤來測試(有圖為證,啊~照片把臉切掉了...沒關係,世界上肩膀像我這樣漂亮的男人並不多,應該不難辨識。)



S.O.P

1. 摔倒了請不要急著爬起來,坐在地上等氣順了,回神了,再起來。如果有雞婆的硬拉你,用盡你最後的力量賞他兩巴!

2. 找個安全的地方坐下來,花15分鐘的時間按摩你的撞擊點,閩南語叫「ㄊㄨㄧ」(大力揉按之意),到這個腫起來的地方不硬了,和周圍沒有撞到的地方摸起來沒有明顯差別為止。很痛我知道~~

3. 如果有破口,先把傷口清乾淨,用乾淨的手帕(或衣服的一角)把傷口蓋住,照「ㄊㄨㄧ」別怕。

4. 很重要一點:「不准冰敷!」真吾畢業生哪個給我冰敷的,返校罰站處分。

5. 最後,「平常留一手,今日特惠放送」的絕招於此公佈:塗上香港黃道益活絡油,一次就好。傷口乾燥繃著不舒服時,薄擦麻油即可。

補充:破口大血流不止的要先去縫,以上S.O.P.完全不適用。不要失血過多快昏迷了,還在血泊中使勁按摩著,這樣的堅信,會讓我濕了眼眶。



效果:

 把傷揉掉後的破口(請看圖1-4),不會長厚痂,也不會流湯。七天內即神速癒合,不留暗傷,也不需要老徐這裡的後續處理。


結論

雖然我很想念畢業的大家,但我們還是不要見面最好。點播余天李亞萍「相見不如懷念」,不許談論我的年齡。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針傷科初階之六--診斷與治療之「不確定性原理」



大約兩個月了,我穿著五趾襪,沒穿鞋看病。非因香港腳,而是一個發現:「診治過程中,醫生的身體會與病人的身體同化妥協,提高了誤判誤治的可能。」請原諒我為了清楚表達這個概念,繞舌不加修飾的寫法。


怎麼發現的呢?我在治療時,身後總有個「領導」督工(領導一語:診間的天花板為防仰躺的患者刺眼,漆成黑色。加上不見天日,我總戲稱是勞改營)。領導像教練一樣,會在我出狀況時提醒:「針怎用那麼兇?」「最近每個來都扎屁股喔?」,所以在強勢領導之下,只要「用針數/畢業人數」的數字有變化,我的壓力就如雨後的濁水溪般高漲。這真是真吾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啊!


讚嘆領導到此,一樣是被唸完的一天午後,同日已經有五個患者下針在背部了(這很怪,不喜歡這感覺)。用針數激增,而且下針時沒辦法垂直下,必須螺旋歪扭進針,才能夠扎到對處,治療速度直落,低潮感沒至頭頂。無意識中伸手向後撓撓背:「咦!我的背壞了,還壞在跟患者同一個地方?」大驚向後退了兩步,約一公尺外,再摸,我的背還是壞的,患者的背好了(我用眼確認)!往前向患者跨一步再探,患者的背又壞了。


「慘!原來我的體氣影響了患者,造成患者皮膚紋理的改變。」於是驚覺,醫師本身帶傷帶病時,會面臨量子物理學「不確定性原理」的折磨。


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呢?一個叫海森堡的人說,「測量」這動作不可避免的干擾了被測量粒子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只要有「測量」的動作,量出來的結果,誤差也是不可避免的。診間搞量子物理,甚合老徐愛演的天性,卻當年我的高中物理死當,不是這方面的人物。反覆實驗後找出的簡單原則如下:



1. 任何人相距約一公尺,體氣就會互相干涉,兩人的表皮,以及表皮外薄薄一層的「氣」會濡染後趨向一致。(現實生活上,一公尺因此是禮貌性談話的標準距離,不互相干擾影響

2. 隨著距離的靠近,或觸摸,濡染同化的作用會深入臟腑。(好萊塢情節,一旦真空吸住,就準備happy ending散場了)

3. 這樣的干涉與改變,會提高誤判誤治的可能。



緣由說清了,為什麼穿五趾襪赤腳工作呢?因為拖鞋會影響我的身形,穿拖鞋便增加了一個變因。現在開診前15分鐘我會沈靜下來,用幾個標準(後面詳述)來校準我的身體,身體狀況不對就快速檢修,拿針自戳,如同步槍出廠前的QC一般,到全對了才開診。


會不會玩得太過頭呢?我覺得看病跟打靶有點像,使用的步槍,如果沒有在無風的環境下確認彈道與準星的關係,在靶場上就沒辦法做風偏修正,射手便無由控制命中率了。靶心100分,射歪一點點就只剩50分,我不喜歡身邊有不可控制的變因,也不喜歡輸的感覺,套句海濤法師說的熱門語,「我心臟業障重。」


「不確定性原理」在診治的各層面的影響細節是什麼呢?接下來仔細談。


望診:

身形若歪,頭顱就歪。頭和身體筋膜相連,是個類似「8」的關係。頭若歪,兩顆眼珠子位置就跟著偏,不是一上一下,就是一內一外(以山根中線為準)。這樣的眼睛直線會看成曲線,而特定角度的曲線會看作直的。若基本望氣色還行,要用看的對力線,追張力,或垂直下針,水平下針等,就會產生問題。不過還好,看不準還能用手摸,只是沒那麼帥


脈診:

醫生一旦切近患者,就開始影響對方的身體。所以切診為四診之末,原因在此。醫生自己有病,手的皮膚就為病處牽累,再搭上患者的皮膚,消息就透過不正確的隔層傳進來。腎氣弱的看每個患者都腎氣弱;餘臟同等。


我直覺內科開藥有鮮明主張的人,不單純是醫療理路的層面,其實他的身體也有傾向。剛才上google照片瀏覽一番,一個主張扶陽的阿六醫師穿得厚厚的,心臟和腎臟的氣小得跟剝皮辣椒一般大,給他把脈的患者都比他強,無怪其扶。


再論,當醫生的人,最珍貴的就是手。一雙完好的手,皮膚在掌面從大陵穴向指尖,以及每個指根向指尖,都必須平直。任何一寸皮膚的分岔弧彎都會影響診治結果。怎麼說呢?假設醫生無名指的皮膚歪了,自己沒有察覺這一點,硬搭脈上去,病人的尺膚本來是直行的,就先給醫生的手指繃歪了。脈管搭不正,每個脈診的結果與處方都從腎入手,開藥回診卻又發現無效,只好用經驗修正或問診補強。這和王建民投球一樣,肩膀開刀了以後,失去了全身最自然的力量流動,要做許多額外的學習,來控制球的方向,不自然,也少了威力。


所以學院中醫師範說脈不足憑要四診合參的,道理是對,但很難不讓我覺得是教授者自己的手有問題。而醫學系學生愛打籃球排球,打到手長繭手指扭挫傷,全身摔得歪七扭八的,其實並不了解自己正在與上乘絕緣,我暗自心驚膽跳。



傷科手法:

前述,手的皮膚有問題的,握不實。握不實就貼不上,貼不上就摸不出,摸不出問題就用SOP處理,或者認定傷科手法就是SOP的學習。於是學開椎,走向發力頓挫,傷人自傷一途。


扎針:

身體歪,手臂的皮膚就旋轉如理髮廳的跑馬燈。覆巢之下,手指的皮膚排列就如長風巨浪般凌亂。這樣皮膚的手指握針柄一捏,針柄歪七扭八,握不實。針握不實,就與針勁絕緣,只剩插秧一途。好吧!那就不發勁握針柄,輕輕捏著針扎吧!進針後,針卻會在身體裡繞彎,沒法走直線。


一般想法怎麼可能?針是鋼做的,筆直進針,推針到底,從何歪起?


答案之一在前面談過了,醫生的「病手」一靠近患者,患者的皮膚肌肉就歪了。其二,推針的過程中,只要手腕稍稍轉動,手指的每一方肌膚都必須在針柄上配合滑動。在進針過程中,歪斜的皮膚滑動就造成了螺旋狀的歪斜剪力,針則相應在患者體內恣意奔馳。



從結果看,醫生的巔頂至會陰連線走什麼路徑,進針的路徑就是一模一樣,不過具體而微。



「怎麼會這樣?」

「針如其人啊!施主。」


至於用針刀重傷於人以為解者,於此不論。


以下簡單說明我的開診前的自我調校原則:


醫生如山,是眾人的倚靠,可用「山」字調整自己的身心。山字訣法如下:




1. 沈靜心神放鬆身體,用手指輕壓巔頂,正確的時候,力量會直下如細絲般傳到會陰。

2. 接著點壓左右肩的肩井,力量會直下到雙腳的湧泉,也是如細絲般乾淨

如果感覺這三條線路歪斜扭轉,或模糊不明確,診療的精確度就很可能受到影響。宜內觀分析自己歪扭的模式,用消去法找到問題所在,用針解除。

把自己調成高雄85層大樓的意象就對了(如附圖)



如果心沒有靜到這個程度,探不到連線,就在開診前做伸展操,或者找一位尊重學員身體,不狂操猛練的老師,進行瑜伽的鍛鍊,可以維持身形大致正確(但記得保護膝肘的皮膚,不要在地上摩壞了,會衍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呼吸淺短,腹脹便秘,手腳麻等)。


總結以上,「醫生的療癒力量不在學了多少,而在能控制多少。」若想走精確控制,不向機率妥協的台醫路線,心要用在細節,不假外求。


「不要帶著病看病,要帶著力量看病。」醫生帶著傷病,歪斜著軀體看病,眼裡觀照的全都是自己的病。反之,能把自己修煉到精強明淨,患者的小病反而會被醫生的力量同化撥開,深處的病根於是顯現。我自從做診前修正動作後,28號針的用量大增,想想大概是這個道理。


針傷科初階談到這兒全部結束,說的都是課堂上沒有的東西,希望能給後進菁英們不一樣的思考。「體制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醫療的境界不在課本之中,在你的想像力裡。你的老師會告訴你「這無解」或「你做不到,再十年你才有辦法」,但真實的情況是,你想得出,就做得到,不要因前輩的壓制框限而自小。「醫生的療癒力量不在學了多少,而在能控制多少。」這是我要特別告訴大家的事情。

圖片採自danielmeng.pixnet.net,鳴謝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死咬著「不內外因」的診斷與治療模式



今天診間來了個少見的內科患者,主訴發熱,但是是悶燒感,有感冒症狀,胃痛,吃不下,全身不舒服。


西醫診斷是胃炎,給了腸胃藥,吃了沒什麼效。後來去找中醫把脈,說是膽囊炎,現在服中藥調理中。


我伸手在肚子上掃掃,膽囊腫起來,胃是好的。


「答案揭曉:是膽囊炎,中醫獲勝!耶~~」患者和我半舉了手假意歡呼了一下。

「可是膽不會自己發炎,一定有原因。請問你最近有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啊?」一面問我一面在身上來回找原因,找到了!是右邊的腰卡住了。

「沒特別,曾經打過網球,大概三個小時」。

「就是網球!你的腰出力太多縮起來了,腰拉著身體,身體於是變得像麻花捲一樣。麻花捲有一道拉力剛好絞住膽囊,膽囊就發炎了。膽囊腫起來擠到肺,肺又脹起來,所以感冒的症狀就出來了。」


老患者給我唬弄習慣了,也沒多大意見,接著就趴著把腰部的肌肉扎鬆開,看到熱氣以大椎穴為核心慢慢地退散(所以退熱扎大椎穴是對的,但如果病根沒找到,扎退了過會兒又升上來了。),膽囊消腫了,肺縮回去了,人也舒服了。


待右邊扎鬆一半,左邊的下肋骨開始歪扭緊縮


「唷!反手拍呀~~確定是打網球來的!」因為女生比較多用雙手打反拍,左手會握在右手上面,所以扭傷的部位也會高一點,在下肋。但頻率低點,所以較慢現出原形。


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念,人不會莫名其妙生病,所以追病要追到特定的「不內外因」為止。在這個例子,如果沒有把患者的腰扎鬆,請問那膽囊炎的藥(雖然診斷正確)得吃多久呢?其實得吃到腰休息夠了自己鬆掉為止。大概一個禮拜吧!


所以不懂針傷的醫生能看好內科嗎?我認為可以,但是要一個禮拜。


再舉一例。


一個遠距戀愛的患者,某次回國也是感冒症狀。先到一位把脈聞名的大夫那兒開了藥,說是腎虛,開了八味地黃丸。


接著來找我,從打屁中知道患者剛談戀愛回國的我,摸了一把,是腎虛沒錯,但感冒是因為提行李的兩隻手緊繃卡住了,這手一緊,肩膀就緊,肩膀緊,就扯到肺,肺脹起來,感冒症狀就出來了。

「你沒感冒,是行李太重把手提壞了」,我當場把前手臂的肌肉鬆開,感冒就好了。

「那~藥還吃不吃?」患者調皮地問

「呃~~好像不用了。」


那把脈名醫為什麼說是腎虛呢?因為手臂硬緊的地方剛好與腎比鄰,和腎同高互相拉扯,脈象就攪和在一起了。在這個例子,如果沒有把患者的手解鬆,請問那腎虛的藥(雖然診斷正確)得吃多久呢?其實得吃到手臂肌肉休息夠了自己鬆掉為止。大概一個禮拜吧!


所以對患者的日常活動沒有興趣,沈溺在醫理脈理,針道藥理中的醫生能看好內科嗎?我認為可以,但是要一個禮拜(原來,內科藥開一個禮拜是有內涵的)。


我~~不辨經絡,不扎穴位,不懂把脈,不敢開藥,就只會追病。追病,我一定追到「不內外因」為止。因為膽不會自己發炎,腎不會自己虛掉。說服不了自己的狗屁辨證,丟掉它,大步追下去。走著走著,直到忘路之遠近,於是看到「不足為外人道矣」的桃花源。


後記:

有個舊患者來找我:「醫生,我的左腳踝痛,然後前幾天我的頭有撞到鐵捲門,我想,我的腳痛一定跟頭撞到有關係。可是我不敢告訴我同事,他們絕對不會相信,我就趕快來掛你這邊。」


「沒錯,你的腳痛是因為頭撞到,我們開工吧!」我診斷後,忍著笑。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針傷科初階]之五—針法初階(下)入針與進針



準備工作完成了:人對正了,針對正了,就可以準備用針了(因為「進針」、「入針」名稱混用的情況普遍,這篇文章裡為了方便清楚,針刺入皮膚命為「入針」,推進到定位叫做「進針」)。

這次十字路口的選項是什麼呢?是談「慢速入針與進針」 v.s. 「快速彈針拍針」。我在路口舉著箭頭標示,請大家往緩慢輕柔的道路走去,不要拍針。

「快速拍針比較不痛。因為神經集中在表皮,讓針尖在神經來不及反應的狀態下通過皮膚。」這是學校的教導,在西醫微觀的基礎上,是個合理的假設,也是在我向針法啟蒙老師馬先生學習之前所認同的觀念。

馬先生其人,在八年前創出一種完全與當代理論背道而馳的神入針法~~慢速入針。記得他第一次演示時,對著我的狐疑眼神,一邊打趣地說:「慢速入針才是對的。你不覺得被彈針時很像是被麻醉槍射到?」他認為,彈針與拍針會造成患者的驚嚇和收縮,是不好的。臨床經驗多了以後,能探到皮膚下的變化,我確認了這個做法是對的,並把某些環節修改後,成了我目前的標準操作。

所謂的慢速入針,就是入針時像在推靜脈注射針筒那樣,慢慢的把針推進皮膚。因為是緩慢進展的,受針部位的皮膚有準備,不會引發「驚嚇反射」,所以醫師能在受針者氣機和緩的前提下,有效率地接著運針導氣做手法。

唯一的壞處是:慢速入針比拍針痛!

什麼是驚嚇反射呢?我想大家都有被嚇到縮起來的經驗,這古老的制約一出現(人、狗、蟲、魚無一不是),從表皮到骨頭內臟,一體收縮而且歷久彌堅,久久不能自已。這樣的收縮作用是...?

我的體會是生物在緊急狀態下,藉著收縮來達到防護衝擊、快速運動和縮小體積的多合一效應。但生物本能一旦認定自己處於危機狀態,體氣一旦全縮住了,剛好便與用針的目的背道而行:疏通氣機。簡單的說,就是一旦縮起來,後面什麼行針候氣至的都不用玩了。扎三五針還好,如果接連快速扎進50針以上,身上氣閉住的點過多導致整個縮缸,暈針和猝死是不是就是這樣來的呢?我懷疑著。

騙不過聰明的你,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用比較痛的慢速入(進)針法取代不痛的拍針法,來消除受針者的驚嚇反應,這不是矛盾嗎?痛才會嚇到啊!不痛怎會驚嚇呢?

我以自己當受針者做了一個實驗,條件如下:

我的針法屬於自創,不是扎在穴位上。行針時在膚表不動的情況下,周身的骨頭會在肌肉底下移動。如果我的手指深壓在骨頭上,一邊行針,旁邊放把尺,手底下的骨頭移動速度大約是每10秒鐘跑1公分。在用骨頭跑速的丈量基礎上,我用4種入針方式來做比較:

1,慢速入針:數據如上所述,全身骨頭都在動,每10秒約跑1公分

2,拍針:行針時骨頭完全不動,針感也只侷限在下針點周圍 ,好像有道圓柱狀的牆把下針點封住

3,彈針:同上

4,折衷的方式,先拍針後,把針退出少許,然後再進針:沒有圓柱狀的封鎖牆,骨頭好像有在動,但速度測不大出來,大概是30秒跑1公分

用這個實驗的結果和扎自己的感覺推論:身體應該不喜歡異物的快速侵入,會用「局部收縮」來試圖減緩傷害。但只要速度是緩慢的,疼痛雖大卻反而是可以適應的,不會引發驚嚇反射。追女朋友談戀愛的道理盡在其中,要慢。

請耐心的聽我複述手下感覺:在慢速入針時,即便是疼痛的感覺,身體也不會因此做出反應,下針點局部的氣血繼續流通著,入針後輕緩的進針時,手底下沒有明顯的阻力,像在扎羊羹。

快速度的穿刺正好相反,身體似乎在下針點的周圍,用收縮的肌肉築起一道牆。輕柔的進針時,好像有個力量在和自己對抗,想要把針排出身體的態勢,感覺像扎蒟蒻。不過習慣重手把針插至定位的針法,可能就感受不出來。

所以醫師進針後捻針、刮針柄各種手法,或等待20分鐘所謂的「催氣」、「候氣至」,催的是什麼呢?候的是誰呢?回想在學校考試回答申論題「為什麼留針候氣至要20分鐘?」,引難經的「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然後用數學推算20分鐘後氣會全身繞一圈等等,寫得滿頭大汗...。現在真吾版的答案是:「因為拍針速度太快了,肌肉嚇到了縮起來,要等20分鐘才會鬆開,針下才開始有鬆潤感,一般觀念叫做氣至」(應該是教授批0分的解答吧!從100分到0分,我走了10年...)。

這一類針下的氣感問題,我出一個通俗版的題目,來總結我的論述:「你帶了鮮花和禮物,初次拜訪女朋友的爸媽,你一飛腳『砰!』一聲把女方家大門踹開,請問你要在客廳坐多久,找多少話題聊天,才能把氣氛重新炒熱呢?」

接下來談慢速進針的技術細節:

一、辨識皮膚紋路找尋下針點:

皮膚不是塑膠布般的均質性的,有厚積處,有薄切處。用指尖仔細的摸,厚積處有如密集的顆粒,像籃球的表面(附圖1)。從顆粒的縫裡入針,可以不痛不驚。

「針灸大成」有論:「爪切者: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針之穴,令氣血宣散,然后下針,不傷于榮衛也。」打個哈哈,這段話我猜是學生寫的。他的老師用指甲是在找皮膚的縫,但老師暗槓沒說,學生便以為要用指甲「重切」下針點。

徒手進針的大師大概都能摸到皮膚的細節進針,所以拿掉礙事兒的管子。我自己用管子,但我入針前會用管子把皮膚攤開。這不難,先仔細用手指尖兒把皮紋肌理和受壓時的反應摸熟了,就知道怎麼善用針管。

二、入針與進針分開:

我下針與進針分開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先扎入表皮便緊急煞車,第二階段才進入皮下。這需要經驗,因為每個下針部位的表皮堅脆厚薄不一,而針一進表皮就得煞停,不能碰到皮下,就像拉力賽山路上的每一個轉彎有上下險緩之別。油門煞車檔位進退得恰到好處。

為什麼要分兩個階段呢?因為人體有個作用:被異物「慢速」入侵時,入針點的皮膚肌肉都會鬆開(快速入侵就全縮著了)。但是,表皮和皮下鬆開的速度不同,方向也不同,所以第一階段入針後要稍停1~2秒,讓皮膚與皮下的新對應關係穩定了,再推針到目標深度。入針,若一律是把針壓到針管底,很大的比例的機會把表皮與皮下釘死在一起。

附圖2深色的皮就是入針的範圍,扎的感覺就如口感般,有Q脆感。Q脆感一結束要馬上煞車。接著下方的白肉就是進針的範圍。

在進針的路上,如果針下有扎穿硬膜的感覺,每一個扎穿,都要暫停少許,再繼續推進,便能在針的周圍維持疏鬆的肌膚質地。若是一針快速扎到底沒停,就很像美式漢堡的長牙籤一插,每一層都固定得牢牢的,一根酸黃瓜也掉不出,一片洋蔥也轉不動,就全卡死了。

曾經有患者在診間分享扎針經驗,某領導品牌中醫院的大醫生非常快速的進了三五十針,然後扎完丟滿地都是針管,意氣風發的境界真令我嚮往(小弟每天窩在診間,工作的樣式是走華碩主機版生產線裝配風)。我想起了阿諾史瓦辛格的「魔鬼司令」,拿M60機關槍掃射,滿地彈殼的橋段。「謝謝阿諾的豪放,華碩才拿得到單!」這是每篇文章一定要有的酸話。

前面談到有一種折衷的方式是先拍針,接著退針少許,然後進針到底。這樣可以得到入針無痛,以及讓表皮與皮下分層鬆開,不會綁在一起的好處。但我自己試的結果,這方法還是躲不掉拍針造成局部肌膚緊縮的問題,還有針尖衝出表皮進入皮下的問題,效果不如兩階段入針。請大家也做實驗確認一下。

朋友們在用針學習的歷程中,「怎麼樣針刺到位」和「進針過程中如何維持榮衛不傷,氣血不閉」兩件事情是避不開的入門檻。在薪傳的過程,這些入門的細節卻是少人論及。似乎不管哪個門派,師父看似瀟灑的下針,病就當場好了,但自己下針又不是那回事,到底是什麼環節沒連上呢?卻又問不出答案。入門檻沒過,不管是董法、譚法、傳統法等,大概都是能用但不能隨心,下針當場有效卻斷不了根。有臨床經驗的人心中都隱約清楚或迷惑,我也是迷霧中摸索前進之人。

這篇文章提供了「探究皮肌骨關係的正確性」、「慢速入針」和「兩階段入進針」和三個原則當作入門階,但原則不是絕對得照辦,能不能跨過門檻找到自己的技術,就要靠假設、驗證和練習的死功夫了。

下一篇針傷科初階的文章,要藉著物理學的「觀察者效應」談診斷的誤差:醫師(觀察者)對於患者(系統)的測量,如把脈、觸診等,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這系統,造成了「測不準」的現象。醫生該怎樣修正測量或施治誤差呢?之後向大家報告。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針傷科初階] 之四—針法初階(上)下針前的準備



用針,不同師承所宗各異,像金庸小說般的熱鬧。各家躲不掉的,是得把針插進身體裡這件事。這篇文章,就談怎樣適切地把針插進身體裡(進針),作為不同師承的共通門階。

閣下或許會想:「進針『啪!』一下就進去了,有什麼好說呢?為什麼不談診斷、取穴、行針等真正的知識呢?」這緣由我先賣個關子,在文章的後段詳述。按照往例,十字路口的選項是什麼呢?這次是談「各方準備好了才下針」 v.s. 「找到穴點直接下針」。我在路口舉著箭頭標示,請大家準備齊全了才下針,不要搶快。

下針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呢?先從一個實際案例說起。幾年前我咽痛,當時我還沒想出現在使用的針法,憶起學校教過,乳蛾咽痛,少商穴(大拇指甲外下方)放血奇效,於是拿起針來,先戳了左拇指,擠出幾滴血,果然,應手取效,左邊喉嚨不痛了,剩右邊。但扎了右拇指,無效。

我念頭一動,尋思:「何不反過來看?喉嚨腫痛的張力,順著皮膚一路傳出去,會傳到手的哪裡?」就慢慢摸著一路追,結果是傳到中指。這真是個大發現,「少商穴會從拇指搬家到中指上嗎?」我心裡重複問著。驚疑參半下扎了中指,喲!右邊喉嚨不痛了,難道穴道真的搬家了?

上面例子談的是一個問題:要按照經書上說的,扎在兩邊的拇指上,願意接受治療只有一半有效的結果,還是慢慢找尋皮膚的編排走向(這就是要準備的東西),扎在拇指與另一手的中指,展現完整的療效?

古時候傳下來的針灸經絡圖,記載的不只是穴點的位置和連線,眼尖的一看,便能發現每條經絡都是跑直線的(圖一)。不要把這一條條的直線當成必然,這可是古人四體勤勞,外加內功深湛,長期練出來的。但現代人們多休少動,10個有10個半,皮膚摸起來是歪曲螺旋的,參照古經絡圖找出今人的穴點和皮經絡的位置,會不會產生誤差?這誤差是差在表面還是深層?

這個想法在我習針之時,困擾我甚多,因為談的人很少。到底經絡是個跟著皮肌腠理跑的真實東西,還是虛空中的經緯線呢?於是花了些時間,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找答案。現在的想法不見得真確,但知道下手前準備工作的好壞,影響療效甚鉅。

我用選擇題的模式,把針灸操作上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舉出來:

(   ) 1. 皮膚摸起來歪斜扭轉,不是如瀑布絲緞般順下的患者,如果要循經取穴,該怎麼取呢?(1)相信經絡會隨著肌膚的紋路同步斜行,穴點間距也會依照經絡的歪斜程度靈活的拉長縮小,一路細心的追尋找到穴位   (2)就遵古法,不管皮膚紋理,照直線取穴扎

(   ) 2. 取好了穴,皮膚摸起來是歪斜扭轉的,但骨頭位置沒有太歪,那該怎麼進針呢?(1)依著取好的穴點進針,接著把針推進正確的骨定位,所以進針的路徑可能是斜的  (2)先幫患者馬殺雞,讓皮膚、肌肉與骨頭正確相應,全部對正了再垂直入針(3)無需講究,直接扎下去

(   ) 3. 進針的方向應該 (1) 垂直或平行地面進針  (2) 垂直入針點的膚表進針 (3) 直的斜的沒一定,有進到穴位即可

以上是我研究進針準備動作時,問過我自己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多推想,要如何提取扎針治療的根本力量。下面提供我的執念給大家參考:

理論面上:

下針前,要用各種方法讓患者肌膚的紋理呈現絕對水平或垂直,如地球三度空間xyz軸線般判然。針的方向也是絕對水平或垂直於地球的三度空間。
-
這樣做的理由,是因為人在地球上生長,必定是按照地球環境的鐵律來建構自己的身體(例如,絕對不與地心引力對抗),所以健康的人一定會是三度空間中絕對正確無歪斜的(而無歪斜的體態才能負載有如古經絡圖般直線上下的經絡線路)。反過來看,患病的人帶著歪斜的病體來求助,醫生就要用地球環境的大自然力量來修正病體。針失了準頭,患者隨意橫擺,筋肉歪斜寸斷,接不上自然的大療癒力,就只能依憑人智了(閒話一則:我把人擺正了,針拉正了,就能看到虛空中一道白光,像雷射光筆一樣垂直射在針上,進入身體,於是便知道這針下對了。我不知道這道光是不是我的幻覺,一廂情願地把這事情叫做「大自然的出手解救」)。

操作面上:

要實踐這樣的執念,我得依照當天的身體狀況而安排不同的針法:有時會把針彎曲如弓,用圓弧甚至螺旋的路徑進針;有時邊進針邊推肉或推骨;有時會歪特定角度斜進針。

理由是醫生的身體狀況會透過手指影響手裡的針,也會隔空直接影響病人的肌膚排列,在兩方都受影響的狀態下,只有改變入針方式,才能達成絕對水平或垂直的理想。建議大家從觸摸自己的肌肉骨頭開始,找尋什麼才是對的皮肌骨相對關係,就可以開始對細節講究了。

我在之後會寫關於醫生與患者的「測不準原則」,詳細解釋診治時容易忽略的因素:自身的狀態如何影響了患者,也影響了自己的感官認知。

訊息:

用針不一定要做到如我般偏執細膩,而是要依照各人的師承和心證。但如果覺得龜毛有理,走上我的路,下針有能力判斷一個手要扎大拇指,另一個手要扎中指,我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再告訴你十倍龜毛的稜角。

記得在學校裡,課堂上,有個老師說「穴點」是個區域概念,只要扎進這個區域,就會產生療效。也有老師說「離穴不離經」,即未完全抓準穴位,只要不偏離經絡路線,就算沒有直接扎在穴位點上,照樣能發揮不錯養生及改善健康的效果;這些妥協性的想法我沒意見,因為我不懂經絡與穴道,都是用摸的下針。不過針灸家一邊講究五行配穴,時辰開闔,說得神氣活現,到了下針時,「亂軍中取上將首級」,結果因為準備工夫沒做好,對於下針進針少了講究,取首級取到上將旁邊那個小兵,搞不定患者,想想也是可惜唸那麼多書。這是酸話。

下面一篇文章「針法初階(下)」會接下來分析進針與入針的原理,預計在下週向大家報告。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宿便



剛才上網瀏覽幾篇文章,找出關於「宿便」這個名詞的媒體觀點,我私自摘錄分等如下:

宿便,就是腸子裡有排不出的大便,便秘。這是比較溫和的說法。

加入數字和單位,比方說,服用某健康食品後排出6公斤宿便,這是中間等級的說法。

激情的說法,是宿便排不出,累積在腸壁憩室中發黑產生毒素,接著就是關鍵字例如「硬塊」、「沾粘腸壁」和「腫瘤」

想找醫師發表的文章,但沒找到太多。宿便大致上是賣產品的人比較留意的概念,醫生反而不在意宿便這回事兒,只有零星的報導引述,勸導大家不要喝鹽水排宿便,以免電解質失衡。


Q:真吾版的宿便是什麼?

A:
順暢的大號,靠的是肛門、直腸、大腸連成一線,中間沒有任何絞轉、套疊和摺曲。打個比方,我們把遊樂園的高空滑水道比擬成腸道,假設正要從10層樓高的入口,百轉千迴順著彎管滑進泳池裡的我,是大便(這…!),本來應該一路暢通的,但園方突然在水道出口做了一個90度向上,3米長的彎管通向天空,於是所有滑下來的人就都減速堵在出口處。

直到滑下來的人愈來愈多,擠壓的力量把第一個人(大便,我)堆出彎管,但就算擠壓出去一個我,水道內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所以永遠有一個塞車路段,那就是宿便。

用一句話說,閣下的肛門口和直腸、大腸銜接得不順暢,即便是每天大便,但腸道裡還是堆積著一定數量的大便,這就是宿便。

問題追追追!

Q:排便道為什麼銜接不順?
A:因為身體骨架歪了。

Q: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宿便?
A:
有兩個現象可以幫助自己判斷是否有宿便:

(   )1. 大便的時候要去感覺肚子有沒有絞緊或狡痛感 
(   )2. 需不需要出力擠大便

如果以上兩的現象都是(O),那表示腸子與肛門有銜接不良的問題造成回堵壓力,需要藉著腹肌的力量和腸痙攣的壓力幫助排便,所以八成是有宿便問題。

Q:肚子大大的就是有宿便?
A:
不一定。肚子大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骨盆歪了,讓體壁的皮膚與肌肉沒辦法貼緊在骨頭上,擠出一坨大大的甜甜圈。不一定是腸子塞滿大便。

Q:你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
A:我想出來的。

結論:宿便的清理是運動醫學與中醫傷科問題,不是內服食品藥物可以解決的問題。想排除宿便,該做的事就是維持骨盆位置的正確性。

Yes: 多散步、慢跑和做伸展運動、骨盆操等可以幫助矯正骨盆位置,有助排便。如果屁股真的歪得太離譜,而且伴隨腰腿疼痛,才需要外人(醫療)的介入調解(請拤:控八控控,控控控,控九二)


No: 吃瀉藥、酵素、高纖食物、通便浣腸。因為骨盆位置沒有改變,腸道轉折仍然存在,只是用刺激腸道收縮的方法來減少便便的庫存,約可收效一時,長期來說討不到便宜。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病氣的傳導


真吾的朋友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醫生感到緊張,患者感到新奇,緊張新奇的題目:
-
Q:「患者的病氣會不會傳到醫師身上?」
-
A:關於這點,當年師父說了兩個答案,我記憶猶新:
-
答案ㄧ、「廢話,當然會!怕死的就不要來。」
答案二、「我們這種真正能把病人醫好的醫生才會啦!你們還早咧!」
-
於是乎,從師父說完,我便一直認定被患者傳病氣到身上是一件神聖光榮的事情,嚮往不已。
-
我記得在醫學院唸書時,有在外頭拜師學針的同學,告訴我一些關於避開病氣的方法,例如兩個腳跟抬起來不要著地、扎針後拇指和食指畫圈,像「OK」那樣的姿勢、或者不要正對患者的腳掌等等。當時不知道「病氣」究竟是什麼,想說大概是一團雲那樣的東西,會飄進醫生的身體,然後必須用方法把雲朵「擠」出去。
-
看病既久,病氣跑來跑去的事情不再新鮮。我一天看18個病人,18道病氣就「飄」進我的身體18次。
-
有好笑的飄:一下針,就算是剛吃完早餐,我的肚子便餓得咕嚕咕嚕叫。
碰到熟患者我便佯生氣道:「肚子餓啊?下次要吃早餐再來!」
患者驚奇:「你怎知道?」
我沒好氣:「因為我餓啦!」
-
有哀傷的飄:有男性患腹部有瘤塊的,肚皮上還印著一張粉臉,我一摸就想掉眼淚,大概是宿緣吧?
-
醫到肚子脹氣的,我的肚子就有脹感;摸到頭暈的我的頭便有暈感。病輕的還好,病重長腫瘤的針才刺進去,我還真想衝到廁所去嘔吐。自己狀況不好時,一摸著患者,脖子開始真的緊,頭開始真的痛,大概都不是不尋常。寫著寫著,真糟糕變成抱怨文了。
-
-

Q:「什麼是病氣呀到底?」
-
A:
我在3月20日寫了篇文章「 疾痛無根 惟體自招」,裡頭有一段話:
-
-
「感冒有感冒的症狀 ,否則就不叫感冒。疼痛有疼痛的症狀,否則就不會疼痛。
-
撥開症狀的雲霧,感冒其實有感冒的『體』。是因為正常的身體變成這個『體』,所以招致了感冒症狀。」
-
-
意思是每個生病的患者的身體,從皮膚到骨骼、內臟,都帶有那種病的特殊體態,是這個不對的體態招致了一系列的症狀,不是一系列的症狀無故糾纏一個正常體態的人。
-
這寫起來有點拗口,大約是「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一類的意義。借用這個理論,病氣的傳導,於是乎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看:
-
在身體上:
-
當醫師觸摸了患者,如果醫師的手無瑕隙的貼上患者的身體,醫生和患者的體態就有機會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的系統。在新系統裡,醫生與患者的體態互相代償。所以醫生會跟著患者的症狀走,前面說的肚子餓、頭暈嘔吐等。另一面,患者的體態也會被醫師改變,常聽到有患者去給醫生摸一摸,說「感覺病就好了一半」,也是這個道理。
-
在心念上:
-
醫生在查病的過程中,心識足以與患者的疾病相合,醫生的身體才能覺知患者的體態,結合為一個系統,開始代償與傳導。
-
所以,病氣要從患者身上傳給醫生,想想還真不容易,難怪師父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具有「病氣可傳導性」的醫生,從我自己的經驗歸納,大致上得具備以下的特質:
-
1.  有意願負載承擔患者的病體 
2.  有足夠醫學知識,能觀照患者的問題
3.  身體鬆度夠,足以被改變(明教的乾坤大挪移!)
4.  有良好的密貼或切診技術(武當綿掌!)
-
簡單的說,病氣傳導就是患者體態不對,醫生一黏上去就會轉進來,沒有飄來飄去的雲啦!病氣要傳成功,條件是很嚴苛的,就算客觀條件符合了,也還有醫生個人意願的關口。
-
Q:「病氣會讓醫師生病嗎?」
-
A:傳染病不論。非傳染性的疾病,醫生和患者停止接觸後,系統瓦解,醫生的身體自然就歸建了,不會有不可逆的影響。不過轉變和回復的過程都會消耗一些能源,所以醫生要鍛鍊身體,氣要夠,才經得起患者的「折磨」。
-
說到「折磨」,我腦袋浮出一個畫面:北劍何明華老師,練習時總是屹立著,當我們學生攻擊的靶子。還記得他沒間斷的被竹劍敲著頭(有帶護具),一面豪氣地喊著:「用力一點!老師站在這裡讓你打,以後你學會了,也一樣是站出來讓後輩打!」
-
我想,當醫生的,就是彎著腰頂、趴在地上墊、伸出手拉、讓患者可以踩著、勾著、拉著逃出生病的爛泥坑,病氣什麼的,不用太在意;而且長壽的醫生很多,更不用太緊張。山醫命相卜,古時就是五大賤業,沒有自憐自艾的空間。師父圓眼一瞪:「怕死的不要來!」職業雖賤,骨氣在此!
-
-
(附記:針傷科初階本來預計在握法後講貼法,但因此文才想到貼上患者後病氣傳導的問題,得一併談鬆身散氣之法。卻鬆身散氣之法不是文字可盡其妙,所以貼法只得先不談,下一篇文章改寫針法初階。特此致歉)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針傷科初階] 之三--握法



第一篇文章談從伸肌或屈肌入手的抉擇,會引導至不同的治療思維、手法、與後續技術縱深;以及第二篇談診斷上的信念:要相信人體本自強健俱足,一切病因皆是外來。本篇文章談的又是個十字路口的抉擇:抓握時是姆食指發力,或小指發力?寫成具體的研究問題,則是:「在診斷,固定與調整患者時,該如何正確握住患者的肢體?」 

抓握有什麼好特別談的呢? 我先繞個大圈。在意念上,「鬆」與「靜」,是文武醫禪共通之大道。以醫學論,鬆可以化緊,靜足以分別,是診治的動力來源。外在的「鬆」與內在的「靜」是綁在一起的,最後會是同一個境界。醫師住在這個境界裡,祖師爺就會在你手上塞一只隱形熨斗。看病,就變成是燙衣服一樣的直覺性整理工作。要往這個境界走,在和病人短兵相接時,得先學會抓握。抓得好,醫生自己先鬆先靜,取得了診治的位能。患者也因此感到舒緩。會不會抓,患者其實都知道。

握法在一般傷科教授是被略而不談的。教師若非不講究這方法而胡亂抓握,就是覺得太簡單,不需要特別談。但是,「握」法不正確,就與「貼」法無緣。針傷科醫師不會貼,治療者就無法與患者合為一體,氣不能交通,意念就沒有發展空間,未來不管治療或診斷只能到一個程度就上不去,更別提以外治內,內外同治了。內科醫師不懂貼,每次搭脈角度不同,手指和患者尺膚就隔了一層紗,不真切,也無法建立一致的標準。所以,握法是個重要基礎,有學習的價值。

先不談診間裡的事。一般人抓握的習慣,是食中指出力,與拇指成嵌制之姿,而能固定物品。無名指和小指的出力是遞減的。這個出力方式可以把胸大肌的力量順利的引導到手掌,增強抓握的力量。

大家可以走出戶外,依著平常習慣抓著公車站牌的支柱,感覺一下。食中指出力的抓握習慣,力量會不會卡在上半身(答案是會)。若卡住了,外在來說,全身性的活動會有很多角度是受限無法連動的;而內在呢,頭顱內的壓力會升高,無法同時進行清楚的思考和觀察。抽象的意念上,是在進行「掠奪」。

現在要大家留意的習慣,是用小指「扣」著同一個站牌柱子。其他手指的力量依序遞減,中指、食指和拇指輕輕的搭在柱子的表面上。特別說明這「扣」,不是出力捏著,而是支持你的手不會沿著柱子往下滑的鬆活勁道。活動看看感覺一下,你會開始發現,這種抓握法,外在來說,會讓周身的肌膚筋骨是放鬆而靈活的;內在而言,氣反過來可以向下沉降到腳底,不會上衝腦門,所以思緒與觀察周圍的能力是敏銳的。

直說吧!這是武士刀的握法,是棍棒槍戟的握法,是武術~~是用來作動殺人所需要的快速反應與冷靜思考。練起來變個方向,是醫術~~就能用來救人。

原理知道了,可以看後附的圖片。圖一與圖二是無名氏示範的正確握法,是用小指來操縱刀身以及患者的手臂。此外特別鳴謝湯姆克魯斯示範錯誤握法,這樣握法是以食中指出力,把刀給握老,遇上行家就不妙了。大家可以設身處地體會一下這兩種握法的不同感覺。

練習法:

初步:

1. 先拿支棍子像圖一一樣的握著,或者上YouTube觀摩竹刀或武士刀的握法,試著轉動手腕棍棒舞動,要練到棍棒不會滑開掉下來

2. 練習熟了,就開始握著活人的前手臂,腳踝等「長得像棍棒」的部位 (圖二)

3. 接著,學習托上臂與膝後(請患者躺下,從下方托起膝蓋)

進階:

4. 用相同的要領抓握腰、臀、脅、肩等大面積的部位,練習手雖然不能圈握,但不致滑脫。大面積練好了,可以用練抓握小的面積,如把脈的寸口部位

5. 五隻手指抓穩了,接著換用三隻手指、兩隻、一隻手指就能支持住患者的肢體

6. 靈活的在患者不動的狀況變換手指。過程中要維持患者肢體的穩定

7. 從靜態進展到動態,意指抓握著患者的肢體,一邊搖轉活動,都順了,就恭喜過關了

以上都是使用相同的要領,練會了還可以當作學習棍棒刀劍的基礎,這是順帶的好處。握法這是我在劍道練習上所學到的技術,在傷科操作的第一天就自然用上了,幸運的避掉了入門的大關卡,在此提供給大家,縮短學習的時間。下一篇文章,我們要談的是會抓握了以後,更上一層的「黏」、「貼」一類的技術。

圖片取自baike.sogou.com,鳴謝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針傷科初階] 之二--診斷的入手著眼點



「醫生,你不把脈嗎?」一位被「體制化」的初診患者問我。
「我不會把脈。」我就調皮地直說了。
「那你這樣治療是氣功嗎?」
「不是耶!只是種快速診斷的方法。治療還是用一般針。」
「那你扎穴道嗎?」
「我不懂穴道,就看你身體哪兒不對我就扎哪兒!」我一路直說到底。
-
患者之後就再沒出現了。
 -
診斷的目標是找出症狀的原因。消滅原因,邏輯上就可以永久解除症狀。好像電燈開關一樣,一頭是燈泡,一頭是開關,按開或按關,最是簡單直接。拿電燈當比喻,是因為診斷正確,治病就像拿個三用電錶修水電般直接與無趣。容我定義「診斷」一詞:
-
「針對特定症狀找出根治方法的過程」。
-
所以若病能拔根,「歪掉了」是診斷,「沒接好」也是診斷。醫生若是搞不定(我常在診間說:「醫不好的病才有名字」),「病因」就算給得專業,如西方的「梅尼爾氏症」、「重症肌無力」;東方的「脾腎虛寒」、「腎水凌心」等,不能稱自己在做「診斷」,只能說是在做「分類」。只不過能診斷的常給搞分類的瞧得扁扁的,這是閒話。
 -
醫生如果可以坦然的面對「診斷」和「分類」的差異,就會開始勇敢的追求問題的真正原因。回到正題,疾病的真正原因,會是什麼樣貌?要追到什麼層次?
-
我在2016年2月1日粉絲頁發表的文章可以當作出發點:
-
-
「人類的身體,是和地球磨合了幾億年發展出來的。人體的原廠設定是強韌的,而且具備了地球環境的一切特質。人體器官組織不會無故發炎、增生、壞死與退化,也不會無故相剋、乘侮、積聚或不足。」
-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身體本身自能運作良好,致病原因皆是外來,而且是找得到的具體原因。
-
-
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裡說得好:
-
-
「六淫(寒暑燥濕風熱),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飢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野狼毒蟲,金瘡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
-
-
所以陳無擇看病,沒有把病人身上取得的資訊歸納到以上三個原因之內,他是不會滿意而一路追究下去的。
-
在我的診療經驗,「不內外因」反而是醫生應該大力介入的領域。如果沒有不內外因,依人體堅韌的程度,六淫不能侵入人體,七情無根依附於人體,人是不會生病的。對我來說,生病只有一因:「飲食飢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野狼毒蟲,金瘡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我看所有的病就是要追到這一因為止,才會滿意,因為如無擇先生說的:「有背常理」。
-
曾在2015年9月12日曾寫過「不科學辦案兩例」,有兩個病例如下:
-
-
「病例一,爸爸,長年胃食道逆流,腹瀉,趕時間時氣衝頭頂,頭會脹,眩暈,咽喉不適。西醫診斷胃食道逆流,中醫診斷肝火旺。
-
病例二,兒子,容易腹瀉,嗜睡精神不佳,右手腕痛不能搬重,有打羽球的運動習慣。
-
答案
爸爸的病因是20年前在澄清湖馬場被馬踢到肚子,兒子的病因是小時候摔倒頭頂受傷,不是運動傷害,也不是大腸激躁症。爸爸自己忘了馬踢到這事情;兒子記得摔過,但從沒想過這一摔造成自己的問題,以為是打羽球。」
-
-
追到這個層次的「診斷」,常常能解決懸掛在患者身上長年的折磨。而能做出這樣診斷的原因,只是因為堅信一件事情:「人體不會莫名其妙的胃食道逆流、頭脹、腹瀉、...」。仔細地問,慢慢思考,答案都在細節裡。建議不要走向「開口問病是庸醫」的思路,如此得到的資訊是自己愛看愛聽的失真資訊,而失真的資訊終究回頭斷了自己進步的空間。
-
堅信人體不會自行生病,所有問題皆是外來,所走上的道路,是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為他們卸下所有疼痛、高血壓、糖尿病、結石病、甲狀腺疾病、早產兒下肢強直、巴金森等病,打破科別限界的直路。前提:醫師要相信患者的感覺,相信他們所說的話。
-
中醫師不能為了敬奉師言或典籍條文而診斷,就如同西醫師不可以為了襄贊decision trees和檢驗儀器而診斷。體制化最大的好處是快速上手,但代價是限制了醫師的思考意願與觀察力,也磨耗了追根究底的志氣。若把症狀任性地冠上「原發性」、「退化性」、「你的不良生活習慣」、「情志或個性導致」,或者根本不問原因,那麼醫生就不是挽起袖子解決問題,滿身臭汗的水電工,而是穿得乾淨體面,在巨塔裡供人膜拜出籤詩的活神仙了。
-
醫師養成追究「第一因」的習慣,還沒抓到點就不會出手。出手修理的部位,一定是致病的根源,不會扎無辜的穴道(要講究「配穴」、「流注」)、開沒事的椎(要練到有清脆響聲)、割完好的組織(要學習哪條能割哪條不能),這些做法滿足的醫生自己的理路,但違背了患者身體「本身自能運作良好」的大原則。
-
走錯了路,功夫就白下了。我也錯繞了好多路。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上,為有心人架設路標,是[針傷科初階] 文章的目的。下一篇要從診斷與治療的基本「握法」談起。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