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醫者徐酸



我不喜歡看中醫的成功案例。除去我本身98%的小心眼,剩下2%的理性迴盪:「成功是多種條件湊起來的偶然,而失敗中至少有學習。」


人的身體如果想繼續聚合存活,它就會想盡各種辦法掙扎,抓住所有能得到的協助來過關。籠統地說,叫做「還有一口氣」。這種人送到急診室裡吊個點滴,冷氣一吹,很多都會好。相反的,若不想,就難醫。所以不是醫生把人醫好,是醫生剛巧把條件湊齊了,人自己好。
  

就像帆船比賽,我們不能說冠軍的帆船是最快的帆船,而是操舟者透過經驗技巧,讓這艘船捕到最多的風來贏得比賽。是風推船贏,不是船自己贏,也不是操舟者贏。


所以所有可見的療效,都是集合的概念,是患者和醫生兩氣相投,度過關卡。醫生充其量只做了調度的工作。療效也不是個絕對的概念,因為患者度過關卡,不會是永遠沒事的關卡,「只是在目前患者的氣可以支撐的水準上,疾病暫時被埋入收藏」而已。是患者的生命力量能夠壓制病根的暫時平衡狀態。所以沒有厲害的醫生,只有好醫的病人。


說真吾靠著清理外傷來治病,傷扎得乾淨嗎?老實說,俺的傷自扎了三年還像本土劇一樣沒完沒了。俺的患者呢?有人隨便亂醫就畢業,有人醫到我快休克了還卡關,卡關的也還真不少。塞車塞得嚴重,我就閉門檢討,是心念歪了嗎?方法論偏了嗎?操作細節漏了嗎?然後幸運的捕到一縷風,再厚著臉皮回診間,搖搖晃晃地前進。


尋常醫生的日子是這樣過的。至於威風八面的,說出了一帖方,多重的病人吃了就好了,總惹我嫉妒。忌妒到沒理性的想著:「1. 這好是可以好多久呢?2. 病好的寫出來了,那沒醫好跑掉的要不要寫呢?3. 還是全部都醫得好,如果是這樣,那能夠醫好的眉角是什麼呢?4. 而這眉角,要不要經過失敗的反證來確認真的能成功呢?」


其實想看到的,是一整個觀察打包後的學習。很想看到這實證醫學的精神。




後記:(有時去探探真吾整復所的吳老師(開山大師姊),永遠有新客人可以做!怪哩,她是俺教出來的,理應比俺遜一點,卡關卡得嚴重點,怎麼人一直在畢業,新客人一直進來呢?「只是個笑得比較甜的新手,讓客人心情好吧!是集合的概念,也是多種條件湊起來的偶然,」我表面上這樣說,心裏還真想從頭到尾偷看這個菜鳥是怎麼弄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