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疾痛無根 惟體自招


感冒有感冒的症狀 ,否則就不叫感冒。疼痛有疼痛的症狀,否則就不會疼痛。
-
撥開症狀的雲霧,感冒其實有感冒的「體」。是因為正常的身體變成這個「體」,所以招致了感冒症狀。
-
黃帝內經第一篇,開宗明義講上古天真的人們和現代人的不同,寓意是要醫生仔細的比較健康的身體與招病損壽的身體的不同,進而能「移精變氣」(第13篇移精變氣論),隨便呼攏兩下,快快把患者的病治好。
-
所以醫生要力挽狂瀾的,不是感冒的症狀,而是把招致感冒的「體」挪回正常。對於病體與健康體的差異,醫師眼看得愈真,觀察出愈多細節,治療的速度就愈快,而且能夠讓患者不再感冒,回到「上古天真」的樣態。這觀察的功夫,傷寒論的作者不就是其中翹楚?
-
黃帝內經玉機真臟論說的:「風寒客於人」的「客」字值得醫師細玩。病果是客,什麼是主? 感冒不是跟著氣候來的,否則寒流一來無人能倖免;也不是跟著身體來的,否則不用寒流來,所有人全感冒。那人為什麼會感冒呢?其實客人無根,不過是機緣具足而形成。如果把客當主,假當真,拳師父說是「著相」,治病便失了先手,亂了套。
-
相同的,撥開痛覺的撩亂,疼痛其實有疼痛的「體」。因為正常的身體變成這個「體」,所以招致了疼痛症狀,不是真的有個疼痛實體在那邊,需要用刀子割,手掌挫。
-
醫生眼睛閉著治疼痛,不去推求上古天真之體與病體的差別,而逐末於痛處,就只能求於偶中:如果治療疼痛的部位,這部位與需要理正的病灶位置重疊,就痊癒;如果剛好通開一部份病灶位置,就改善。如果末不及本,那痛就懸著三年五年不能緩解。這不也是現今疼痛治療常見的風貌嗎?
-
治療疼痛最忌諱下重手,在身上製造持久性的傷害,用來平衡病體,隱藏疼痛。開刀是,開椎擠壓手法是,小針刀是。也許目前患者氣強,可以維持住平衡,看得到療效,保得幾年安穩。但待年高氣弱之時,這些醫生製造出來的傷害便和著原本的病體,排山倒海而來,桑田頓成滄海。
-
開刀或有因意外病危,不得不行之地,但開椎不是,小針刀不是。
-
就如行頓壓開椎之人沒有分厲害的和不厲害的,操針刀者也沒有分會割的和不會割的,添加在身體上的傷害不會消失,只是發作時間早晚的問題。傷科醫者宜遠眺,宜慎行。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