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反對小針刀的使用
自比諫迎佛骨,這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公開反對小針刀的使用。這篇文章公布後置頂一個月,我的責任已盡,就不會再多說什麼了。
我反對的原因有五:
所有用針刀能解開的東西,針灸針都能做得更好,而且不帶傷害。這是第一。
身體有記憶性。任何被認定為傷害的侵入,都會留一輩子,至死不會消失。此其二。
尊重患者的身體,這樣的理念下,發展出的技術,醫生是可以察覺到身體的指引而施治,裡面沒有一絲醫生的主觀意見。身體會說在哪裡下針,下多深,朝什麼方向,哪兒先扎哪兒後扎,何時要停換扎別地方等等,端視醫生的洞察。懷著虔敬的心,就能聽到身體的語言。用針的所有指令是病人的身體下的,不是醫生決定。此其三。
聽身體的指引而下的針,不管多強硬的組織,沒有解不開的。解不開或滑不動的東西,如果身體沒有指引,表示沒有必要解開,更沒有必要用傷害性的方法解開。此其四。
傷害性的治療方法,其療效的產生,是在於醫生在患者身體製造出的傷害,在患處和致病原因產生拮抗而造成短期平衡的假象。在病人遭逢大變或年高氣短時,會合併發作。此其五。
我鑽研針道至今四年,前兩年半我用產生極大痛苦的扎針手法來取得療效,至今我仍感到慚愧。我在此勸諫先進與後進菁英們,對於針刀的技術了解即可,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療效而施用,走入霸道之途。不然在未來,當了解針刀的治療是個沒有必要的錯誤時,會像我一樣,常常為自己過去的罪業到內疚。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
-
Q :請問學長是怎麼跨進傷科這個領域的? A :我大學讀管理,之後到國外讀大眾傳播。回台灣後大眾傳播的大環境不好,為了找出路養家活口便考進後中。進了學校一心想學內科,讀了很多書,也花錢費心找了老師另外學習。到了四年級,一切卻歸零而走入傷科。學習傷科全賴一個機緣:三年級的時...
-
自比諫迎佛骨,這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公開反對小針刀的使用。這篇文章公布後置頂一個月,我的責任已盡,就不會再多說什麼了。 我反對的原因有五: 所有用針刀能解開的東西,針灸針都能做得更好,而且不帶傷害。這是第一。 身體有記憶性。任何被認定為傷害的侵入,都會留一輩子,至死不會消失...
-
聲明: 診間來了兩個重症患者,分別在腳底挨了針刀,同一位先進處理的。一位被扎了無效,一位反效果,走路壓到會痛。因為犯到我了,所以只好再發表一篇文章,請真吾的朋友們: 「如果你的醫師要幫你做侵入式治療,請你先問清楚是針刀還是傳統針。如果是針刀,請你馬上跳起來往門外衝(記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