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我所知道的「氣」上篇




「氣」這個字,沒有人想讓它簡單!似乎有了氣,名利便像氣球般吹脹出來了。練家說得玄,醫師弄得巧,高高在上,不可捉摸。但是,一個東西如果沒有體,那就不成東西了。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存在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呢?我不喜歡造神故弄玄虛,高高在上的日子很是脆弱寂寞。「氣」就是很簡單自然,完全摸得到感受得出來的東西。慢慢說給你聽。


我們都當過單細胞生物,如果你相信輪迴這件事的話。慢慢單細胞聚在一起,成了直腸子通到底的軟體動物,接著又長出脊椎,魚一般遨遊海中。活在岸邊的,開始冒險搶灘上了陸地,從爬蟲,哺乳類,最後成了光禿禿的裸蟲—今天的我們。推測人的身體,保留了之前所有歷程的記憶,這個在胚胎學裡,還有部分人的生理反應裡,存在著牽強的證據。


生命源起於海中,意指我們的細胞是從內外等張的環境發展出來的。細胞裡是水,細胞外也都是水,細胞膜開開關關,放這個出來那個進去,生命就這樣暢旺的進行著,直到結束的那一天。這樣子的環境中,皮膚或細胞膜的工作份量是輕鬆的。前一陣子我逛水族店,用看病的方法看每條魚:我沒有看到任何一條「氣虛」的魚,或「氣滯」、「陰虛」、「水火不交」的魚,或腰痛尾巴痛,頭痛的魚。水裡的東西就是這樣,活著就是活蹦亂跳,時間到了說升天就升天。沒太多慢性病的空間。真希望我能在水裡當醫生。


到了陸地上,情況就大不同。身體裡是水,身體外卻是空氣。每個生命體各自抱著一個大水袋,像一顆顆灌飽的水球,貼在地面上跌跌撞撞地活動著。要讓一個大水球在陸地上行動自如,水不會邊走邊漏出來,不一樣的介質中,要維持相同的生命力,需要高一個檔次的結構技術和控制迴路。演化得最劇烈的是什麼結構?沒錯,是皮膚。


陸地生物的皮膚若要把水鎖在身體裡(人體70%由水組成),讓身體內部的水分不管是在何種姿勢動作,都可以如同在海水中生活一般,升騰散佈,循環交換,這皮膚的張力得要經過精密的計算:不能束縛太緊,否則會爆裂,又不能太鬆散,以防塌陷。這個維持得恰到好處的鬆緊度,皮膚的結構、計算與調整,就是可以觀察到的「氣」的現象。所以真的有氣嗎?「看倌,於意云何?人身有氣不?」「不也,老徐,何以故?人有氣者,則非有氣,是名有氣。」套句金剛經的語法說。


再說一袋水怎麼安。陸地上的一袋水,橫著放比較容易還是直的放?當然是橫的放容易。所有生物都是橫放,用四隻腳或六隻腳走路,維持最低的「底盤」。就人類沒事找事,選擇直放。直放的好處是可以撐起一顆又大又重的頭,然後空出雙手,創造出今日的文明。但代價呢?


女人的腿若粗,外號叫「象腿」。但若依比例,象腿可比人腿細多了。動物橫放的水袋有個完美的設計:四肢(六肢、或二肢)除了骨與筋外,又細又硬不多留空間,所以身體的水不會往下奔流,皮膚要處理的狀況比較單純。


人類的下身得維持平衡與直立,所以人腿很粗,可以裝很多肌肉、脂肪、水分等。很粗的腿,直立的身體,人的皮膚可有得忙了:上半身的皮膚要維持過度鬆解,製造負壓把水往上吸;下半身的皮膚要收縮鎖死製造正壓,把水往上擠。而且人常不只乖乖的站著,你看滑冰選手!


皮膚一個沒搞好,引發不良的循環效率,就跑出卡點,水分開始分布不均衡,各種症狀就出來了,稱為「疾病」。人的病比起動物,水族,真是倍數算的了。你看過失眠的狗嗎?甲狀腺亢進的貓?沒被打化學藥劑自己長出腫瘤的大白鼠...?


現在了解人為什麼要模仿動物的動作來養生了(華佗五禽戲一類)?說穿了,把直放的水袋,透過意念的轉換,練成橫放的水袋,身體就會好,精神便暢旺了。為什麼西方研究常做愛的人可以長壽?大家也清楚了(臆測)。


下回待續,講中醫和練家在氣什麼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