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醫學起手~~脈法之一



我不愛把脈、不會把脈、不把脈。

話說從頭,學校裡教的診斷學,直指望聞問切四診:望診直接教面診舌診,切診直接談脈象。在傳統的制約下,難能思考這類方法皆是歸屬於「遙測技術」--在手腕短短三個指頭的距離裡,在一張臉上,一片舌上,探測全身的消息。所謂「方寸內知天下是也。」

就像「阿波羅13」電影裡所描述,既然是遙測技術,失之毫釐於是差之千里。計算上一個小數點下幾位的誤差,登月太空船就差點轉不回地球了。行脈診望診之術,也一定要竭盡精微之所能,算計於錙銖之間。既然要玩,就要玩真的,要精確到一槍斃命,不能像學校老師或者教材裡說的,什麼單憑一診不夠準確,得四診合參。那就乾脆不要談把脈,看西醫說什麼病就配合開方吧!科學化的中醫教育私底下不也是這麼期待的嗎?


「脈診,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兒?」

「有!」

「你怎知道?你不是不把脈嗎?」

「我直接用找的,然後回推到脈,都有!」


我畢業後遇到位好師父,沒教我用遙測,要我直接全身摸找。摸久了,不只皮肉筋骨的錯誤能找,臟腑裡的差池在也能在皮上摸到。這種方法是實測,用軍種來比擬,我是上刺刀殺進敵陣的步兵,把脈看舌是兩公里外扣扳機的狙擊手。我用實測找到的東西,回推脈象上全部都能反映出來,只不過,非常細微,一點風吹草動就糊了。所以把脈能測病嗎?真的能。但,要推求,不宜道聽。

學中醫的人愛把脈,愛到什麼程度呢?愛到我在台上教大家怎麼直接找問題,台下還是有學生按著隔壁人的手在把脈,如同我手指著前面的總統府,問路的觀光客還是狂低頭找Google Map(一笑)。那為什麼醫生有人說把脈準,有人說不一定準,要四診合參,問題出在哪兒呢?

大家不妨來做個測試吧!找根吸管或扎針的針管模擬成脈管,把三個手指搭在上面(圖一),眼睛閉上,把手底下摸到的感覺圖像化,然後用筆畫下來(圖二)。這是要測試什麼呢?是測試醫生自己的手指頭有沒有壞掉。

如果你摸出的感覺是如圖二上方,恭喜你有雙好手,可以用它當作舟楫,利涉大川。如果是如圖二下方,把管子截斷或扭曲了,那,就四診合參,多憑經驗吧!為什麼?因為壞的手指干涉病人的脈氣,看不到太細的東西,像個散光嚴重沒戴眼鏡的鐘錶師父。

回頭看典籍,古時候有散光嚴重的鐘錶師父,還寫書教大家修錶嗎?有!「重訂診家直訣」第14回說:


「脈有單診總按不同者。或單診強,總按弱也。或單診弱,總按強也。或單診細,總按大也。或單診大,總按細也。凡單按弱,總按強者,此必其脈弦滑,一指單按,氣行自暢,無所搏激;三指總按,則所按之部位大,氣行不暢而搏激矣,此脈本強而總按更強於單按也。單按強,總按弱者,此必其脈氣本弱,但食指較靈,單指按下較顯,名中二指較木,總按即不顯其振指也,此脈本弱,而總按更弱於單按也。單按細,總按大者,是其脈體弦細而兩旁有暈也,總按指下部位大,而暈亦鼓而應指矣。單按大,總按細者,必其人血虛氣燥,脈體細弱而兩旁之暈較盛也,食指靈而暈能應指,名中二指木而暈不能應指矣。更有單按浮,總按沉;單按沉,總按浮者,其浮即暈也。」


這裡說的手指單按總按的差異,包括「暈」的產生,其實是醫生手指頭壞了,切在患者脈上,造成的混亂干擾。文中「搏激」兩個字,就是搏激他自己的爛手指啊!要證明的話,不妨拿個曬衣夾夾在把脈的手指關節背側肉多的地方,何止「暈」,彩虹和蓮花都跑出來了。文中的「必」字,就是這個醫生在混亂中累積的經驗。

所以建議讀此篇時,每逢「必」字以下存參,因為每個醫生的狀態不一定。假設你的手指皮膚歪掉,會跟作者歪同一個方向嗎?大概不會。皮膚端直,沒有損壞歪斜的手與手指,單按總按是ㄧ樣的,沒有「暈」。我試過了。

寫了這麼長篇,我才講完醫生的手指頭。那麼,

醫生穿緊身褲和鬆的褲子把脈有差嗎?「有!」


醫生月經來時和沒月經時有差嗎?「有!」

醫生穿拖鞋和球鞋有差嗎?「有!」

醫生腳伸直和腳縮在椅子底下有差嗎?「有!」

診間桌椅相對高度改變有差嗎?「有!」

診所把脈枕的材質有差嗎?「有!」

醫生昨天去爬山鐵腿今天來看診有差嗎?「有!」

醫生熬夜看電影有差嗎?「有!都有!」



「那這樣還把什麼把呀?」

「誰叫你要學遙測技術?直接摸直接找不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不把脈怎麼叫中醫?」

「別難過啦~搞清楚差在哪裡,不就成了?」


不好意思,不會把脈的人在這邊教大家把脈。就如章節裡頭有句話說:『此皆極瑣細之處,前人所不屑言,而所關正非淺鮮也。』古人說的這段話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我的部分說完了,專業的脈法就留給專業的老師來講授,誠摯祈禱他的手是好的。對了!只講了醫生的部分,患者自身造成的遙測誤差還沒講耶!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