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針傷科初階] 之四—針法初階(上)下針前的準備



用針,不同師承所宗各異,像金庸小說般的熱鬧。各家躲不掉的,是得把針插進身體裡這件事。這篇文章,就談怎樣適切地把針插進身體裡(進針),作為不同師承的共通門階。

閣下或許會想:「進針『啪!』一下就進去了,有什麼好說呢?為什麼不談診斷、取穴、行針等真正的知識呢?」這緣由我先賣個關子,在文章的後段詳述。按照往例,十字路口的選項是什麼呢?這次是談「各方準備好了才下針」 v.s. 「找到穴點直接下針」。我在路口舉著箭頭標示,請大家準備齊全了才下針,不要搶快。

下針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呢?先從一個實際案例說起。幾年前我咽痛,當時我還沒想出現在使用的針法,憶起學校教過,乳蛾咽痛,少商穴(大拇指甲外下方)放血奇效,於是拿起針來,先戳了左拇指,擠出幾滴血,果然,應手取效,左邊喉嚨不痛了,剩右邊。但扎了右拇指,無效。

我念頭一動,尋思:「何不反過來看?喉嚨腫痛的張力,順著皮膚一路傳出去,會傳到手的哪裡?」就慢慢摸著一路追,結果是傳到中指。這真是個大發現,「少商穴會從拇指搬家到中指上嗎?」我心裡重複問著。驚疑參半下扎了中指,喲!右邊喉嚨不痛了,難道穴道真的搬家了?

上面例子談的是一個問題:要按照經書上說的,扎在兩邊的拇指上,願意接受治療只有一半有效的結果,還是慢慢找尋皮膚的編排走向(這就是要準備的東西),扎在拇指與另一手的中指,展現完整的療效?

古時候傳下來的針灸經絡圖,記載的不只是穴點的位置和連線,眼尖的一看,便能發現每條經絡都是跑直線的(圖一)。不要把這一條條的直線當成必然,這可是古人四體勤勞,外加內功深湛,長期練出來的。但現代人們多休少動,10個有10個半,皮膚摸起來是歪曲螺旋的,參照古經絡圖找出今人的穴點和皮經絡的位置,會不會產生誤差?這誤差是差在表面還是深層?

這個想法在我習針之時,困擾我甚多,因為談的人很少。到底經絡是個跟著皮肌腠理跑的真實東西,還是虛空中的經緯線呢?於是花了些時間,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找答案。現在的想法不見得真確,但知道下手前準備工作的好壞,影響療效甚鉅。

我用選擇題的模式,把針灸操作上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舉出來:

(   ) 1. 皮膚摸起來歪斜扭轉,不是如瀑布絲緞般順下的患者,如果要循經取穴,該怎麼取呢?(1)相信經絡會隨著肌膚的紋路同步斜行,穴點間距也會依照經絡的歪斜程度靈活的拉長縮小,一路細心的追尋找到穴位   (2)就遵古法,不管皮膚紋理,照直線取穴扎

(   ) 2. 取好了穴,皮膚摸起來是歪斜扭轉的,但骨頭位置沒有太歪,那該怎麼進針呢?(1)依著取好的穴點進針,接著把針推進正確的骨定位,所以進針的路徑可能是斜的  (2)先幫患者馬殺雞,讓皮膚、肌肉與骨頭正確相應,全部對正了再垂直入針(3)無需講究,直接扎下去

(   ) 3. 進針的方向應該 (1) 垂直或平行地面進針  (2) 垂直入針點的膚表進針 (3) 直的斜的沒一定,有進到穴位即可

以上是我研究進針準備動作時,問過我自己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多推想,要如何提取扎針治療的根本力量。下面提供我的執念給大家參考:

理論面上:

下針前,要用各種方法讓患者肌膚的紋理呈現絕對水平或垂直,如地球三度空間xyz軸線般判然。針的方向也是絕對水平或垂直於地球的三度空間。
-
這樣做的理由,是因為人在地球上生長,必定是按照地球環境的鐵律來建構自己的身體(例如,絕對不與地心引力對抗),所以健康的人一定會是三度空間中絕對正確無歪斜的(而無歪斜的體態才能負載有如古經絡圖般直線上下的經絡線路)。反過來看,患病的人帶著歪斜的病體來求助,醫生就要用地球環境的大自然力量來修正病體。針失了準頭,患者隨意橫擺,筋肉歪斜寸斷,接不上自然的大療癒力,就只能依憑人智了(閒話一則:我把人擺正了,針拉正了,就能看到虛空中一道白光,像雷射光筆一樣垂直射在針上,進入身體,於是便知道這針下對了。我不知道這道光是不是我的幻覺,一廂情願地把這事情叫做「大自然的出手解救」)。

操作面上:

要實踐這樣的執念,我得依照當天的身體狀況而安排不同的針法:有時會把針彎曲如弓,用圓弧甚至螺旋的路徑進針;有時邊進針邊推肉或推骨;有時會歪特定角度斜進針。

理由是醫生的身體狀況會透過手指影響手裡的針,也會隔空直接影響病人的肌膚排列,在兩方都受影響的狀態下,只有改變入針方式,才能達成絕對水平或垂直的理想。建議大家從觸摸自己的肌肉骨頭開始,找尋什麼才是對的皮肌骨相對關係,就可以開始對細節講究了。

我在之後會寫關於醫生與患者的「測不準原則」,詳細解釋診治時容易忽略的因素:自身的狀態如何影響了患者,也影響了自己的感官認知。

訊息:

用針不一定要做到如我般偏執細膩,而是要依照各人的師承和心證。但如果覺得龜毛有理,走上我的路,下針有能力判斷一個手要扎大拇指,另一個手要扎中指,我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再告訴你十倍龜毛的稜角。

記得在學校裡,課堂上,有個老師說「穴點」是個區域概念,只要扎進這個區域,就會產生療效。也有老師說「離穴不離經」,即未完全抓準穴位,只要不偏離經絡路線,就算沒有直接扎在穴位點上,照樣能發揮不錯養生及改善健康的效果;這些妥協性的想法我沒意見,因為我不懂經絡與穴道,都是用摸的下針。不過針灸家一邊講究五行配穴,時辰開闔,說得神氣活現,到了下針時,「亂軍中取上將首級」,結果因為準備工夫沒做好,對於下針進針少了講究,取首級取到上將旁邊那個小兵,搞不定患者,想想也是可惜唸那麼多書。這是酸話。

下面一篇文章「針法初階(下)」會接下來分析進針與入針的原理,預計在下週向大家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