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先進提醒我:"刮痧並不是不行,只是方法大多錯了,"此言極是。否則若是連梳頭,刷背都怕了,則皮膚像故宮照顧翠玉白菜一樣,又太超過。順向輕刮,效果比指壓好,不唯氣液因刮板的刺激流向體表不適的地方,皮膚紋理也被整理成比較一致的方向。但每天做有益嗎?我不確定,識不及此。原則簡單歸納如下:
可以(O):輕刮,用圓潤的物體刮,使用潤滑劑(如按摩油)刮,微紅即止
不可以(X):疼痛,出痧(皮下出血) ,時時刮。
交代了刮痧,中暑還能怎麼辦?這我想先細說從頭,提出理論說明什麼是中暑,以及不舒服症狀的緣由。
吃完辣湯麵,渾身出汗,手腳暖和; 飲冰則冷氣吹來微覺寒意,這些普遍的感覺幾乎可以證明肚子裡面和體表感覺是有神經反射連通的。如果吃進東西可以影響肌膚,那體表受寒受熱會不會透過同一個"通道",反過來影響裡面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君不見寒流來時,麻辣火鍋和薑母鴨可以暖胃; 夏天吃剉冰與喝綠豆湯可止煩。
倘若突發性的熱能大量湧入(如烈日曝曬,高溫浸浴),堵住了正常體氣疏通的"管道",身體又是如何運作來平衡呢?想當然爾,靠近體表的用排汗,靠近肚裡的用小便。不管流汗小便,都需要血管裡充足的水份,強壯的壓縮機(心臟),以及健康沒有被刮壞,或不正確的身體結構扯歪的皮膚汗孔一起合作。
外頭曬到太陽,造成頭爆痛,全身緊痛,無力,肚子裡煩躁熱狂,腹脹吃不下,沒尿等一般認知為中暑的症狀,原因便呼之欲出--養尊處優沒好好鍛鍊的心臟,水分補充不足,效率差或受傷失去作用的汗孔,還有少運動全身歪斜的骨架,讓熱氣悶在裡面排不掉,身體便產生到處壅塞不通的感覺,像個快被吹爆的熱氣球。衰老,疾病損傷,肥胖等,更降低了發生的門檻。
依這個道理,能在暑熱中生活的人,擁戴著共同的特徵--臭汗味兒。放學時間的學生公車(尤其是穿運動裝背書包那種),剃個大光頭聚成一堆的新兵,洋溢著濃郁的"青春氣息"。原因無他,用大量排汗來適應環境而已(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