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夏日炎炎之拜託別再刮了


"中暑人不舒服怎麼辦?"
"刮痧啊!"
"常刮!我們家都這樣。"

摸到這類刮哥(姊)背上那層像馬鞍觸感的"皮料",我總忍不住嘆一口氣。

"要刮啊!暑氣要刮出來,很舒服。淋巴也要刮,可以排毒," 患者說。

"那你有沒有發現,別人都不會中暑,只有你常中暑,為什麼?"我常反問。

先不談效果,單只從外表看刮痧後的人,真有幾分像被人拖到馬路邊打到爆的受害者:受傷的深淺或許不同,但就表皮看來,就是外傷。特別是習慣去找專業刮手的人,傷得更重。不是整片背漫著紅煙"痧塵爆",就是沿著經絡淋巴,一條條的噴漆塗鴉。若真有經絡,真瞄中了淋巴,經絡淋巴應該受傷累積大量毒素了,怎能指望它們還忍著傷痛幫你排毒呢?

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負責對外界的感知,防衛,溝通,適應,交換。人體許多重要器官的摘除或大部分切除,不會死人。只有皮膚,小範圍受損即有感染致命的危機。用皮膚大面積受傷的方式來解一時的不快,對我來說是種不理性也不划算的選擇。

"刮痧拔罐的痧會退,就恢復了啊!"一般人應該是這樣想吧!但,親愛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在我手底下的觸感,這些常刮,常拔的皮膚,既厚密且生硬,成了表氣進出的路障死域。體內鬱熱,排汗困難,體表緊繃,天氣熱就沈悶欲絕,刮板不重,痧點不黑則不爽,何處才是個惡性循環的終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談傷科調整的「內外平衡」

[ 故事一 ] 曾經跟著馬惠安老師學習傷科推拿技巧。揉按趴在診療床上的患者,我練習時常常被糾正「過中線了!」,但每每問「什麼是過中線」,或「中線是什麼?」,卻從沒得到扎實的回應。於是自己揣測,患者趴著,身體從中間縱向剖一刀就叫「中線」,一次做一邊,不要超線。如此了解...